刘春林调研地质灾害点防治工作
“对襄汾来讲,安全生产是躲不开、绕不过的话题,过去栽过跟头、吃过大亏,有着巨大损失、惨痛教训。当前,襄汾县安全生产工作处于爬坡期、过坎期、攻坚期,各类事故隐患、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道路交通、冶金危化、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多,冰雪运动项目、玻璃栈道等新产业、新业态存在诸多想不到、看不到的风险,安全发展任重道远。”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春林说。
刘春林认为,基于这一严峻县情,2021年,襄汾咬定“坚决打赢安全生产翻身仗”目标,通过压实“党政领导、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乡镇和开发区属地、企业主体”五方责任,实施“企业外包工程、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企业检维修作业、城镇燃气安全”五大专项整治,强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建筑领域、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六大高危行业监管,落实“安全投入、监管联动、考核奖惩、约谈、监督落实”五项保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安全之弦要紧绷。牢牢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形势时刻都严峻、安全任务时刻都艰巨、安全工作时刻都第一”的思想,时刻保持前瞻意识,坚持用大概率思维认识小概率事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变被动“遇见”为主动“预见”,坚决防止各类“黑天鹅”事件发生,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
二是监管责任要压实。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定人、定岗、定责,建立“县、乡、村、企”四级网格监管模式。针对冰雪运动项目、玻璃栈道等新产业、新业态,明确部门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和空档。健全县乡应急协同体系,在乡镇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配齐配强专职干部,进一步织密监管防护网,发挥“吹哨人”作用。紧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全面推行“12分制”记分办法,对企业安全投入进行专项审计,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是隐患防治要精准。持续引深安全生产三年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突出冶金焦化、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防汛、消防、城镇燃气等行业领域,全面排查整治隐患,坚决遏制事故发生。研究制定全县安全监管、检查“一张表”,明确监管对象、检查内容等事项,提高监管效能。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聘请专家对企业进行“安全体检”“专家会诊”,推动粗放式、运动式执法检查向精准化、实效化检查转化。
四是安全基础要夯实。加快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等工作,严格落实风险监测、监控、预警等管控措施,筑牢安全防线。坚持科技强安,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推广万鑫达、新金山等企业隐患举报、工资绩效等奖惩机制,发动企业一线工人参与安全监管,让隐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健全应急救援响应机制,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定期开展共训共练,确保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高效有序应对。
五是监管执法要严格。坚持“零容忍、重实效、严执法”,用笨办法、下苦功夫,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查、严管、严处的高压态势,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等机制,通过抓典型、造声势,不断提升执法检查的威慑力。
六是防范意识要提升。定期集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纪录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凝聚思想共识。通过干部大讲堂、专题讲座等进行安全培训,不断提升全县各级干部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让法律安全红线更明晰、法治之剑更锋利。
记者/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