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华宁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给安全生产套个“智能圈”

2023-11-01 09:34: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深秋时节,乡宁华宁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华宁公司”)煤矿井下,一队班组正在有序作业中。

  “大家稍等,工作面马上就会送电,大家做好作业准备!”

  “那可要等一会儿了,以前工作面送电,都需要人员在井下现场操作!”

  “不见得吧!咱们现在是智能化运作,地面集控中心已经在处置了!”

  果然,没过多久工作面就恢复了供电。

  这一幕,让班组成员们都感到非常惊讶——没看见配电工下井啊?怎么好好就来电了呢?

  “我早就说过了,咱们煤矿现在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级,在配电方面,实现了统一集控,地面中心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所有任务,减少配电工就地操作的次数,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失误,实现操作的本质安全,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该公司机电班的李刚刚说。

  近年来,华宁公司始终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发展理念,以探索无人矿井建设路径为方向,以“采掘无人、运输无人、值守无人”为目标,大力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2022年,华宁公司投资2900余万元围绕智能化基础设施、通信系统、智能矿山管控平台、智能安全生产运行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矿井建设。通过建设基于GIS的透明化矿山协同“一张图”管控服务和智慧矿山5G+4G“一张网”通信平台,实现以矿山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矿井的空间位置进行坐标标注,实现业务信息综合展示和GIS协同在线功能。通过建设基于智能巡检机器人、精确定位、安全风险智能感知、图像AI分析等智能生产运行系统,实现以机器深度学习数学模型和报警系统为支撑、以自动化模糊控制技术为手段的综合性生产运行“一张图”。实现数据监测精准化、灾害治理可视化、关键工序联动化、操作行为机器化,实现采掘头面、生产系统、重要岗位、灾害治理全过程、检测检验关键环节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综合防治管理。

  今年以来,在设备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矿井智能化装备水平,投资4500余万元围绕智能通防、三维地质保障、智慧园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建设,目前正在组织项目开展,建设完成后预计达到山西省中级智能化矿井高级水平。

  “我们矿采用了智能化一次采全高设备后,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每月生产22天便可完成产量任务,目前我们矿已经由传统的‘三八制’调整为‘四六制’,取消了夜班生产,实现了一周双休,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实现了‘少时则安’的目标。”该公司综采队王东强表示,“智能化开采设备的使用,使得采煤机割煤、支架拉架、移架等生产流程智能化,现在在地面控制中心或顺槽控制中心即可操控采煤作业,将我们工人从艰苦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从高强度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少了高危险工作岗位人员,大幅度地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其次一次采全高设备使用以后,综采队已减员33人,减少入井人员数量,降低井下因人为因素而发生事故的概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人是生产力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减少井下岗位就是减少危险源。

  “以前各配电室、水泵房等场所需要专人值守和操作,智能化设备投入后各场所实现了无人值守,减员12人,降低人工成本,煤矿的工作岗位实现了精简、优化,操作人员逐步实现了由‘多而少’转变为‘少而精’,工作内容由体力活变为脑力活,大大减少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李刚刚说。

  根据发展态势,华宁公司制定了2023-2025年中长期智能化建设规划,以探索无人矿井建设路径为方向,构建具备“人、机、环”信息全面感知、自主融合、动态辨识、有效预警、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人、财、物”高效流转。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感知技术,更加全面、准确、实时的感知人、物的环境信息,运用网络、通信、集成等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系统间的横向集成和纵向互通。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调度指挥、灾害预测、安全警示、突发事件处理等决策支持,通过多维度、多角度数据融合,以“无人则安、少人则安”为出发点,从不同角度综合全面构建智能矿山,最终实现国家级智能化矿井目标。

  记者 杨全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