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化:亮出最美名片

2023-12-20 09:34: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熟练掌握3套生产装置的各项工艺指标,对装置区的工艺管线布局、控制点的操作了如指掌;完成技术改造24项,获得省、市、公司级科学技术奖等11项,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他就是山西焦化焦油加工厂焦油萘蒸馏车间工艺技术员郭银亮。

  90后的郭银亮,如今已有十余年的党龄。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朴素的情怀、默默的坚守,亮出了共产党员最美的“名片”。

  作为年轻一代,郭银亮工作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勇于担当,解决了多项影响生产的难题,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焦油蒸馏装置是焦油加工厂的心脏,提高加工负荷、降低生产成本是焦油加工厂孜孜以求的目标。面对焦油蒸馏装置38m2/h的原始加工负荷,郭银亮认真寻求突破的方向,在装置生产能力向更高的负荷冲刺时,39.4m2/h成为装置运行的瓶颈,系统温度供给明显不足。经过反复研究和深思熟虑后,郭银亮认为影响产能提升的核心因素是热量供给不足。这需要“双管齐下”:一是系统热量回收利用;二是降低蒸馏塔压力从而降低沸点。

  郭银亮大胆尝试,进一步确定系统中可利用的热源,通过分析对比,最终确定了重油、改质沥青、导热油这三部分热量可回收用于蒸馏过程。他紧接着又制定改造方案,计划在现场管线布局设计上,既能满足装置空间需求,又能确保物料输送过程稳定,同时避免压降、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保证各项指标与生产实际相切合,郭银亮经常带着问题到现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即便装置区设备管线错综复杂,他也能制定出位置最优、热回收效果最好的改造方案,并逐一实施,直到项目落地。2022年6月,在技术团队和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下,焦油蒸馏装置的负荷从38.5m2/h提高到42m2/h。

  “装置运行稳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王道。作为生产一线人员,只有事事想在前、干在前,才能带动身边人更好地服务生产、贡献力量。”工艺运行出现异常时,郭银亮沉着冷静,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原因,逐一解决。无论是压力、温度,还是流量都要进行监视巡视,这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有一次,面对导热油循环压力异常升高情况,通过对主控画面中各个关键节点的分析,郭银亮当机立断,系好安全带,迅速爬上30多米高的塔顶,对导热油管路进行排气、泄压,及时防范化解了安全环保风险。“化工单元操作难度比较大,调节各项指标需要十分严谨,这正是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积极动手实践,工作中认真干,善于思考,才能明白其中的要点。”郭银亮坚定地说。

  经过多年实战摸索和经验积累,郭银亮熟练掌握了核心装置区各设备的工艺隔离措施和处置方案,编制完成了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并用于处置操作教学。

  焦油蒸馏装置的负荷提升后,难题纷至沓来。下游配套装置生产的萘油产量随之增加,必须跟着提高负荷,才能合理消化多出来的产量。郭银亮反复思考提高负荷的难点在哪儿。洗涤脱酚反应本身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要有适合的反应温度和时间,经过充分反应,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经过反复研究,郭银亮大胆创新、理顺思路,着手“焦油蒸馏酚萘馏分混合洗涤改造”项目,列出技术改造方案,调整内部结构,将分段式改成直通式,延长反应时间,扩大反应容积。他每天穿梭于现场设备与管线之间,东奔西跑成为常态。

  虽然改造方案具备了可行性,但难题又接踵而至。由于装置产能与厂生产目标息息相关,生产不能停,怎么进行改造呢?郭银亮反复琢磨,现场共有4座洗涤塔,根据目前负荷情况,提出了各塔分步改造、间歇交替运行的施工思路。面对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工作,郭银亮都用满腔的热情和细致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该项目改造完成后,洗涤工业萘的加工负荷由6m2/h提高至15m2/h,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郭银亮秉承“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持续在化工技术领域精耕细作。他在“改进改质沥青生产工艺的技术研究”改造中,参与项目的建设、单试、联试,再到装置投料试车、产出合格产品,全流程参与,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坚守初心,奋斗实干解难题;独辟蹊径,迎难而上勇创新。郭银亮勇担重任,开拓创新,用奋发有为的状态、敢想敢试的斗志,在工作岗位上释放着光和热,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蹚出新路。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