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标语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醒目,成片整齐的六角网、钢带、单体液压支柱排列得整整齐齐……走进洪洞县山西焦煤霍州煤电三交河煤矿坑代车间,焊接操作火光四射,一辆辆装满加工件的货车整装待发,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三交河矿坑代车间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车间振兴,按照“盯重点、找难点、聚焦点”的思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注重抓基础、固根本、补短板、强弱项,让党建与生产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三交河矿坑代车间现有职工33人,其中职业病人员3名、工伤转岗人员2名、慢性病病人16名,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井下支护类材料进行加工和修复。从一线“转战”至此的职工心里难免有失落感,表现在工作中就出现了“出工不出力”“材料随手扔”等消极怠工现象。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2019年,三交河矿对坑代车间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新组合的车间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开启了“车间改造之旅”。
车间主任屈永兵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工作伊始,他率先提出“4个零”:零借口、零拖延、零返工、零扯皮;“4个检查”:查方案、查进度、查配合、查结果;“9个度”:日常工作要态度、落实工作要速度、工作目标要精度、执行工作要力度、视野范围要高度、工作方法要巧度、做事习惯要细度、团队协作要风度、做人原则有硬度的“449打造狼性团队目标”,不停地巡查每个人的工作,大家的工作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怨言,也悄悄地弥散开来。
2020年11月深夜,党支部书记任海潮突然接到职工李万军电话,说自己肚子疼。任海潮二话没说,穿上衣服急忙奔赴李万军住处,驱车30余公里将其送往县医院急诊。“急性阑尾炎”,听到大夫的话,看着身边的车间主任和党支部书记,李万军热泪盈眶:“以后你们安排啥我干啥,再也不偷懒了。”
李万军的情况让坑代车间党支部的党员们“后怕”,“打仗还得队伍硬”大家迅速达成一致:从提升全体职工身体素质开始,每天班前会考勤,全体人员先做一套八段锦。坚持没几天,便有抵触声传到了党员的耳朵里,党支部全体党员开了个碰头会:规定不变,党员集资给全员配水杯,冬熬姜汤、夏熬绿豆汤、春夏泡栀子水,再坚持半年。效果是明显的,当全员拿到新一年的体检报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数据自己会说话。
生活习惯变好了,工作习惯也随之改善。物料加工大家越来越用心,材料码放越来越整齐。2023年10月,三交河矿开展“6S”动态达标建设管理试点,鉴于队伍提升带来的“底气”,坑代车间主动请缨,率先开启工作现场目视化管理。办公区、车间、库房、材料架,每个区域都设置了明晰的颜色和定位,大到钢板、六角网,小到垫片、螺丝,都清晰地标明了摆放标准,党员冯建红为了方便职工存取修复的垫片,焊制了立式支架,职工们亲切地称为“糖葫芦架”。
在坑代车间,一套“日跟踪、周公布、月评比”的高效工作机制,犹如一股强劲东风,激发起了比学赶超的热烈氛围。车间内,六角网的生产能力实现了飞跃,从往昔的年产量6000余平方米,到如今突破1万余平方米的佳绩;锚索板的生产亦是突飞猛进,由原先的年产1万余块,攀升至2万余块的崭新高度;单体液压支柱的修复工作同样成果斐然,年修复量从1000余根倍增至2000余根。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蜕变”,正是三交河矿“转型升级谱新篇”宏伟蓝图下的一个生动缩影,彰显着企业不断攀登、勇于超越的坚定决心与非凡实力。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