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大爷,最近天气干燥,风大,咱可不敢在田间地头点火……”“我都签《森林防火承诺书》了,万一着火了,这不是给政府找麻烦,让大家笑话我呢。”在乡宁县管头镇,这样的对话正随着春风飘荡在田间地头。这个森林覆盖率高达74%的石山森林区,正经历着春耕生产、清明祭祀与旅游踏青三重因素叠加的防火大考。
每天清晨七点,管头镇石窑村网格员张建国都会骑着悬挂防火标语的摩托车开始巡山。车载喇叭循环播放着方言版防火令,后座绑着的防火旗在山风中猎猎作响。这支由160名网格员组成的防火队伍,已累计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3000余份,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老辈人总说‘火不烧山地不肥’,可如今生态好了,一把火毁的可不止三袋肥。”张建国用朴实的话语化解着村民的认知误区。
在管头镇林业站,工作人员通过森林火灾预警综合监测平台,对全镇4个关键点位和7个重要路口前端设备传输回来的画面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接收到火情预警,工作人员会立即通知属地村委巡查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核查、处置,实现了“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火情防控的精准度。3月1日上午10时,胡村网格员郑军红在巡护时发现田埂堆积的玉米秸秆,立即上报并调度清运车辆,及时消除了火灾隐患。
针对全镇摸排出的91户放牧户,网格员建立起“1+1”结对机制。东团村网格长张会才每天都要到独居老人刘大爷家“打卡”,不仅检查灶台火源,还把打火机、火柴纳入“代管清单”。
在管头林场,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航线进行热成像扫描。这套“空中之眼”与地面网格员的“铁脚板”形成立体防护网。2月28日,红外监测系统在高天山管护站辖区捕捉到异常热源,网格员五分钟内抵达现场,及时扑灭了游客丢弃的未熄灭烟头。据统计,该系统运行以来,火情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以内。
管头镇副镇长师进介绍,今年天气干燥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开展应急演练3次,组建镇村两级防火应急小分队14支,村村都储备铁锨、水壶、拉水车等防火物资。随着清明临近,13个临时检查站全面启用,对进山车辆人员实行“现场登记+火种检查”双保险。
夕阳西下,张建国的摩托车又驶上了山道。后视镜里,“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的标语映着晚霞,与漫山新绿交织成春日最美的风景。在这片人与森林共生的土地上,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科技筑牢防线,正在书写新时代的“防火答卷”。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