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山西闽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控中心,总能看到一个身着深蓝工装的身影穿梭于操作台间,他就是调度长王惠康。他珍藏着三枚徽章:劳动模范、优秀职工、先进个人,这恰似他职业生涯的三个注脚——守护者、奋斗者与引路者。
2023年12月10日凌晨,寒风裹挟着暴雪席卷翼城。闽光156万吨焦化转型升级项目的荒煤气管道正面临投产前的最后考验。此刻厂房尚未封闭,供暖系统仍在调试,王惠康在上升管站手持测温枪,每隔15分钟检测管道温度。“温度低于5℃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他裹紧棉大衣,在风雪中守护着价值数亿元的装置。当黎明破晓,鼓风机轰鸣声穿透雪幕,这位38岁的硬汉红了眼眶——投产首战告捷。
“调度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生产的神经中枢。”王惠康办公室墙上悬挂着自制的能源管网立体图,标注着全厂管道和阀门的精确坐标。2024年智控中心投运后,他带领团队用三个月完成10万条数据整理,构建起覆盖水、电、风、煤气、蒸汽的“能源数字孪生系统”。某次焦炉煤气压力异常波动,他仅用7分钟便锁定3号净化塔调节阀故障,避免全系统停车事故,这项应急处置案例后被纳入行业培训教材。
面对焦化行业智能化转型浪潮,王惠康在而立之年开启“二次创业”。2024年主导开发的智能调度平台,将传统人工巡检升级为“AI预警+数字巡检”模式,设备故障预判准确率提升至92%。针对MES系统数据延迟难题,他积极推进系统的改进与投用,实现各类数据快速、准确、及时上传,为生产过程管控及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力保障。
“师父的笔记本就是移动知识库。”徒弟王亚军展示着王惠康传授的《调度应急手册》,里面记录着建厂以来突发事件的处置要点。在“惠康工作室”,每周四的“技术夜校”雷打不动,老调度们将三十年经验凝练成《焦化生产黄金法则》,已培养出12名技术骨干。2024年新职工技能大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包揽前三名,用实力诠释“传帮带”的闽光传承。
从青葱岁月到而立之年,王惠康亲历了这家企业从传统焦化向新能源巨擘的蜕变。如今,他正将从业来的所有积淀注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智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曲线,恰似这位“幕后指挥家”谱写的新型工业化乐章,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中久久回响。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