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安委会第一督导组:细查揪症结 整改见真章

2025-07-09 08:48: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月2日清晨,市安委会第一督导组的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向尧都区水利工程服务中心洹河站。车窗外,连绵的青山笼罩在薄雾中,而车厢内的气氛却透着一丝凝重——汛期已至,这座肩负着区域防汛重任的水利站点,将接受一场严格的“体检”。

  “排水沟的施工进度明显跟不上防汛备战节奏。” 督导组刚抵达洹河站背水坡,组长便指着正在施工的路段直言不讳。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约300米长的施工区域内,仅有5名工人分散作业,一台挖掘机停在路边怠速运转。已开挖的排水沟深度不足半米,沟底残留着未清理的碎石,与旁边立着的“汛期前完工”警示牌形成鲜明对比。

  “按这个进度,一旦遭遇强降雨,雨水无法及时排走,很可能造成坡体渗水。”督导组成员蹲下身,用手拨开沟边的杂草,“你看这里的土壤已经出现轻微软化,必须加快进度,确保沟体坡度达标、排水通畅。”施工负责人在一旁解释,因近期材料运输受阻导致工期延误,督导组当即要求其列出详细施工计划,增加人力设备投入。

  走进应急救援物资库,一股混杂着橡胶和机油的气味扑面而来。墙角的救生衣堆成小山,部分已出现霉变;铁锹、洋镐等工具随意倚靠在货架旁,有的手柄断裂却未及时更换;防汛沙袋虽码放整齐,但外层塑料膜已有破损,露出里面的沙土。

  “这些救生衣要是真遇到险情,能保障人员安全吗?”督导组拿起一件布满污渍的救生衣,拉链已出现卡滞。在物资登记本上,最近一次清点记录停留在半个月前,部分出库物资未及时销账。“应急物资是保命的家底,必须分门别类、定点存放,做到账物相符、取用便捷。”督导组现场指导工作人员按防汛物资类别重新规划存储区域,要求三天内完成全面清点整理。

  泄洪洞启闭机闸室的铁门被推开时,发出刺耳的“嘎吱”声。操作平台上,积着一层薄灰的控制柜旁,找不到任何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标牌。“启闭机的操作流程、维护周期、应急处置办法,这些关键信息必须上墙公示。”督导组成员一边查看设备运行记录,一边严肃地说。

  正在值班的闸室管理员坦言,平时操作全凭老经验,遇到特殊情况常手足无措。督导组当即指出,泄洪洞是汛期行洪的“咽喉要道”,操作规程缺失极易引发误操作,必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

  在溢洪道和泄洪洞的配电柜前,督导组停下脚步。打开柜门,里面的线路排布虽整齐,但绝缘手套、绝缘靴等防护用品踪迹全无。“配电柜操作必须配备绝缘防护用具,这是基本的安全要求。”督导组成员指着柜内的裸露接线端子,“一旦发生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随行的尧都区水利局负责人当即联系物资部门,要求当天下午前将符合标准的绝缘防护用品配备到位,并对所有电气设备开展绝缘检测。

  检查结束后,督导组向尧都区水利工程服务中心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30个工作日的整改期限,由尧都区水利局全程监督落实。“防汛无小事,任何细节疏忽都可能酿成大患。”督导组组长在反馈会上强调,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汛期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夕阳西下,洹河站的闸门在余晖中泛着金属光泽。一场严格的“体检”虽已结束,但筑牢防汛安全堤的行动,才刚刚拉开序幕。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