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请出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台账和设备日常巡检记录。”
7月25日早晨,翼城县境内的煤矿还笼罩在薄雾中,一支身着藏青色制服的队伍已踏着露水走进矿区。随着翼城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队长王东华的话音落下,这场覆盖全县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又开启了新一天的深度排查。
自全市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翼城县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为总遵循,将安全生产防护网的经纬线拉得更紧更密。县应急管理局整合各股室与执法力量,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法,对煤矿、洗煤厂、选矿厂等重点企业展开全方位“体检”。
在一家洗煤厂的生产车间内,执法人员正用强光手电照射传输带的连接部位。“这里的防滑纹磨损超过三分之一,必须立即停机更换。” 执法队员李刚一边在检查记录表上标注隐患位置,一边向企业安全员说明风险危害。与此同时,另一组队员正在中控室仔细核查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记录,从演练频次到物资储备清单,每一项都与实际场地进行对照核验。
“我们不仅要查设备运行状态,更要查人员的安全意识。”王东华蹲在矿井下的避险硐室旁,指着应急供氧装置对同行的执法人员说。在他随身携带的黑色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半个月排查发现的37处隐患,每一条后面都标注着整改时限和责任人。作为扎根执法一线十二年的“老安全”,他深知风险隐患往往藏在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应急灯备用电源续航是否达标、员工安全培训是否真正入脑入心,这些都成为排查的重点。
在选矿企业集中的王庄工业园区,五中队的执法人员正采用“查资料+看现场+抽考核”的组合模式开展检查。“这份应急预案里的撤离路线图,与实际厂区布局有出入。”检查人员将图纸与现场拍摄的照片进行比对,随即对企业负责人提出整改要求。刚走出选矿车间,执法人员便叫住两名操作工人:“如果发生尾矿泄漏,你的第一处置步骤是什么?”这样的突击提问,成为检验企业安全培训实效的重要方式。
“紧盯风险源头,严查重处隐患,闭环整治到底。”王东华在执法现场强调的这十二字方针,已成为全县执法队伍的行动指南。在一家煤矿的隐患整改复查单上,清晰记录着从“发现井下消防栓压力不足”到“更换稳压装置并验收合格”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附有现场照片和责任人签字。这种“发现—整改—复查—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隐患整治不走过场。
“我们把选矿企业的破碎环节、煤矿的掘进工作面作为重点检查区域。”五中队队长张军拿着标注红圈的企业平面图解释道。针对不同行业的高风险环节,执法队专门制定了差异化检查清单:煤矿侧重瓦斯监测和顶板支护,洗煤厂聚焦电气设备防爆性能,选矿厂重点检查尾矿库坝体稳定性。这种“靶向治疗”式的排查,让安全监管更精准高效。
在一处刚完成整改的选矿厂,负责人指着新安装的智能监控系统说:“执法队不仅指出了我们的尾矿输送管道老化问题,还帮我们联系专家制定改造方案。”如今,这套系统能实时监测管道压力和流量,一旦出现异常自动报警。这样的变化,正是“百日攻坚”行动中“整治与提升并重”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这场与风险赛跑的攻坚行动中,翼城县应急管理局的执法人员用脚步丈量安全底线,用专业守护发展红线,让“安全”二字真正成为翼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