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市安委会第九督导组的车辆沿着蜿蜒山路驶向洪洞县境内的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三交河煤矿。
抵达矿区后,督导组一行首先在调度指挥中心听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目前井下共有3个生产工作面,其中11-218综采工作面日产原煤约 3000吨……”汇报声中,督导组成员不时打断询问矿长,“瓦斯抽采浓度达标率多少?”“近期断层构造带支护方案有没有调整?”一连串尖锐问题让会场气氛骤然紧张。
简短碰头会后,督导组兵分两路。资料检查组走进安全生产科办公室,文件柜里整齐码放的隐患排查台账随即被抽审。“这份整改回执上的签字日期有涂改。” 一位专家指尖划过纸张,“让经办人立刻过来核实。”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台账上投下斑驳光影,与工作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交织成紧张的节奏。
与此同时,另一组人员已换上矿工服,在井口接受安全培训。“下井后必须紧跟队伍,未经允许不得触碰任何设备。”在无轨胶轮车内安全员反复叮嘱,随着车辆的启动,无轨胶轮车载着督导组成员向地下500米深处驶去。
在11-2162巷掘进工作面,巷道顶部的防爆灯照亮潮湿的岩壁。督导组成员弯腰穿过风筒下方时,带队专家突然驻足:“这里的消防器材位置不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距油脂存放处3米远的消防沙箱,正处于风流下向处。“一旦发生火情,浓烟会顺着风向蔓延,这些器材根本派不上用场。” 他边说边用矿灯照射地面,电缆线像蛇一样拖在积水里,绝缘层已出现磨损痕迹。
移步至11-218综采工作面时,采煤机正发出轰鸣。在上隅角区域,督导组成员仰头观察:甲烷传感器被网包缠绕,吊挂高度比规定低了近30厘米。“这个位置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等于给井下安全装了个‘假报警器’!”专家语气凝重地指出,网包内堆积的碎煤已影响到传感器的正常运行。
升井时,无轨胶轮车内的气氛依然严肃。督导组组长在井下现场办公会上强调:“这些看似细小的隐患,都是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导火索。” 他要求企业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对消防器材重新选址安装,破损电缆全部更换,传感器必须在24小时内恢复标准状态。
夕阳西下时,督导组的车辆驶离矿区,而三交河煤矿的整改工作,已在暮色中紧锣密鼓地展开。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