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步伐较快 资产规模偏小 盈利水平较低

2013-02-06 09:33: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为了解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临汾调查队于2013年1月中旬对全市服务业105家小微企业进行了监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临汾市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较快,但资产规模普遍偏小,盈利水平较低。

一、发展特点

1、经营规模普遍偏小。2012年,105家服务业小微企业资产总计为43.5亿元,其中资产总计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42家,占40%;100-500万元的企业有32家,占30.5%。固定资产原价总计3.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价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49家,占46.7%,100-500万元的企业有32家,占30.5%。月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064人,其中月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0人以下的企业有40家,占38.1%,10-20人的企业有29家,占27.6%。

2、营业收入有所增加。2012年,被调查的105家服务业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户均实现营业收入266.7万元。其中34.3%的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43.8%的企业与上年同期持平。

3、企业盈利水平较低。2012年,被调查的105家服务业小微企业亏损837.5万元。亏损企业达42家,占40%,营业利润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43家,占41%。

4、营业成本加大。2012年,被调查的105家服务业小微企业中有54家企业单位营业成本比上年上升,占51.4%,其中27.8%的企业是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40.7%的企业是受劳动力成本影响。

5、职工薪酬大多较低。2012年,被调查的105家服务业小微企业为职工发放薪酬5497.2万元,人均年收入2.7万元。其中,职工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企业有70家,占66.7%。

6、企业多处发展阶段。2012年,被调查的105家服务业小微企业中有79家企业处于发展阶段,占75.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减免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但有些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达到申请条件,且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优惠政策仍难以享受。2012年,调查的105家服务业小微企业中仅有19家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7.6%。

2、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从105户被调查的样本企业情况看,目前仍有40%的企业亏损。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生存基础差,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账目管理混乱。二是企业缺乏合理的用人制度,员工整体文化结构偏低,影响企业持续发展。三是企业本身缺乏创新及自我发展的动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3、流动资金紧张。在对小微企业目前流动资金情况问卷调查中,认为本期流动资金比上年紧张的有35家,占被调查企业的33.3%,认为流动资金一般的占61.9%,流动资金充足的仅占4.8%。

4、融资难。据调查,105家企业中,31家企业反映本期融资困难,占29.5%,仅有1家企业反映融资容易。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小微型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也积极出台一系列措施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但由于小微型企业硬件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竞争力不强,加之各商业银行为提高贷款质量,门槛设置较高,优惠政策难以惠及众多小微企业。105家企业中仅13家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仅占12.4%。

5、招工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用工需求逐步增加,而小微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难以留住人才,“跳槽”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劳动成本不断上涨,用工问题日趋严重。105家企业中,有40家反映对劳动力需求比上年增加,占38.1%。同时,22.9%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的问题是招工难。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小微企业转型成长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出台更多引导和鼓励政策,包括增加投资支持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发展空间。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被访小微企业对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表示不知情或知之甚少,这其中既有认识不到位、政策宣传执行力度不够,也有政企之间交流沟通渠道不畅通的原因。在“对政府有关部门有何要求与建议”的问卷调查中,72.4%的企业希望加大政策扶持及落实力度,37.1%企业选择减免税费。被调查小微企业普遍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切实把各项扶持政策宣传到位,并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一系列符合当地企业实际情况的配套政策,使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促进全市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2、优化金融环境。一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放贷力度,加快信贷投放进度,完善小微企业授信制度,逐步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二是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办贷环节,提高办贷效率,拓宽融资服务渠道,鼓励银行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三是支持小微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积极探索以仓储货单、存货、业务订单、理财产品、商标权、专利权、土地承包权等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押。四是进一步落实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专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

3、优化行业结构。在“对政府有关部门有何要求与建议”的问卷调查中,35.2%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引导和市场开拓”。因此,要将大力调整和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要加强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行业的改造升级,推广应用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深入某一个行业的细分市场,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足、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助推小微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4、打造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是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搭建起对接的“桥梁”。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小微企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培训,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储备优秀人才。二是搭建金融与企业的对接平台,加强小微企业信息更新、分级查询等功能,完善小微企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同时,定期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等相关机构开放有效信息,全面展示小微企业贷款信用状况,提高小微信用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从源头上解决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发展信息的对称问题,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

5、强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管理较为粗放,制度不尽完善,运作不够规范,人才缺乏,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较低,发展和创新能力较弱,导致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学科、紧缺专业所需的各类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面向劳动力市场,培养急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同时,要加强服务业岗位职业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6、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在“对政府有关部门有何要求与建议”的问卷调查中,21%的企业希望“政府规范和指导企业管理”。因此,一是要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改善基础条件,推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等,尤其要完善用人制度,改善员工劳动环境,提高员工参保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用工氛围。二是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摆脱用工短缺的困境,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三是指导企业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契机,引导企业逐步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增强企业的吸引力。(通讯员 临调)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