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市,由于经济发展长期过分依赖于煤焦,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其他产业缺乏正常发展空间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改变这一现状,变“依赖”为“依托”,致力于多元化、全循环、抓高端,工业产业结构突破单纯的煤焦铁向煤焦冶炼和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转变。生产方式突破简单的粗加工向深度化、循环化、精细化延伸。企业组织结构突破小散乱向集团化、集约化扩张,呈现出加速转型的新局面。特别是在煤炭资源整合中,把以煤焦为基础的传统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优化。全市煤矿总数由392座压减到129座,经营主体由350个减少到29个,产能由年产8976万吨增加到年产10746万吨,单井生产能力由年产22.9万吨提高到年产83.3万吨。煤炭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虽然我们作为资源型城市面对转型发展不能靠煤、唯煤,但也离不开煤。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我市的转型跨越发展至关重要。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表现在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其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发展理念的影响。节能、低碳、生态、循环等等都是现今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而这些关键词无一不与科学技术有关。
二是对发展模式的影响。近年来,我省形成了“潞安煤油循环模式”、“西山洗中煤发电循环模式”、“晋煤绿色循环模式”等十多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大大增加,而且与之相关的非煤产业份额越来越大。
三是对管理机制的影响。科技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科技又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我市已完成了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全面收官,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炭工业告别“小煤窑”时代进入现代化大矿时代。无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将在这些办矿主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是对技术工艺的影响。采掘、回采率、生态治理、水复利用、煤层气和煤矸石利用开发等都涉及到技术问题。
五是对人才储备的影响。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监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来进行,强化员工的科技培训、人才的引进将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支撑的人才保证。
固然,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导向、推动、规约、限制因素很多,涉及到政策、资金、土地、环保、生态、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但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技术瓶颈是制约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主要手段必须依靠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对于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我认为,其着力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确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经过兼并重组整合,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主导了我市的煤炭工业,建设以煤炭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煤炭产业创新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而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煤炭企业本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合理引导。
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出路在于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利用的清洁化和发展高端化。要实现这“五化”,科技的支撑必不可少。我们要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中、下游的对接与整合。各级政府科研经费优先支持产业联盟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
三、推广多联产技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多联产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途径。它以煤炭气化为中心,可以将95%以上的煤转换成一种称之为合成气的可燃气体。将合成气用于联合循环发电,可以获得比常规燃煤发电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多联产是国际国内煤炭企业当然也是我市今后发展“大型煤化工—— —能源综合”产业的一大技术方向。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以前山西主要把煤输出去,结果挖了这么多年,把煤挖空了,还没富起来。现在搞些电,但总体来说还是分离的、粗放的。现在山西省在煤炭的多联产方面应该大有作为,应该有条件引领全国和现代化的新潮流。我认为这一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四、推进煤炭工业园区建设。大同煤矿集团塔山循环园区,有一条能把煤炭“吃干榨净”的生产链:原煤洗选后精煤外运,洗中煤用于发电或甲醇生产,电厂的余热用于供热,废弃的粉煤灰成为水泥生产原料,水泥厂废渣制成建材,煤矿伴生的高岭岩成为化妆品、造纸原料,矿井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后用于电厂冷却和花草浇灌。园区各项目首尾相接、闭路循环、互为利用,实现了“挖煤不见煤,发电不冒烟”,成为中国煤炭业第一个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这一发展方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五、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兼并重组整合后,我市煤炭企业走上了集团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整合的是资源,也是实力。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公益性和公共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使政府科研经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外,在兼并重组整合中置换出300多亿元闲置资金,为我市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提供了资金保障,这部分资金可以适当方式投入到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中。
六、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各办矿主体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加快培养造就引进聚集我市煤炭企业领军人才及生产、科研一线人才,重点做好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大力倡导柔性引才、用才的机制,以入股、聘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入股及股权分红制度。
依靠科技引领使煤炭企业及矿区的大气、水、噪音、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环境状况显著改观,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实现资源保护性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同步进行,已成为我市煤炭企业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作者系市政协常委、市科协主席 杨全锁)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发展步伐较快 资产规模偏小 盈利水平较低
下一篇: 贯彻十八大精神务 务实发展金融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