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文化服务襄汾旅游经济的价值思考

2013-03-23 09:02: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旅游经济实质是眼球经济、品牌经济。具体到帝尧文化,我们就要通过挖掘其文化内涵、创造其旅游价值、实现其品牌营销,从而利用帝尧文化价值更好地为我县旅游经济服务。

一、挖掘帝尧文化内涵所在,将“中国之源、文明根祖”宏大的主题具体化

我们要通过深入挖掘,使“中国之源、文明根祖”从一个略显空洞的口号,变成展现帝尧文化丰富而具体的内涵,从而找到可以拨动人们心弦的“密钥”。

一是从传说中挖掘。比如传说帝尧是帝喾的儿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所以帝尧应为黄帝的玄孙,属于黄帝的嫡系子孙,即五世孙。帝尧的母亲陈锋氏,名庆都,为炎帝族后裔。帝尧的身世说明,他是第一代炎黄嫡裔,龙的传人——这就是一张华夏儿女认祖归宗的亲情牌!又如帝尧仁贤开明、广开言路,传说他在宫门前左边立了“谏言之鼓”,右边立了“诽谤之木”,还在四通八达的大路旁建“衢室”联系群众,倾听民意。这种亲民之举,时至今日,教化意义仍然非常深厚。又如传说帝尧出访姑射山,恰与鹿仙女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定了终身,不久在姑射山洞(即鹿仙女洞)举行婚礼,后居住于陶寺都城的宫殿度过了幸福的一生,这不也能使陶寺成为现代年轻人追溯入洞房的传说以及见证爱情的圣地吗?再如帝尧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历数千年至今陶寺当地人仍称太阳为“尧王”,颂扬他的贤德与万世英明,这足以使当今万人景仰、推崇。

二是从传承中挖掘。自“龙盘”始,龙作为当今华夏儿女的精神象征,自古至今被尊崇信仰。襄汾如今尚存蒸“刺鱼”(似鱼似龙的面食)表达美好祝福的习俗就是一种远古龙文化的延续,分布祖国各地乃至徙迁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对龙文化各有表述方式,作为龙文化的发源地,大家可以怀一种求知的兴趣来陶寺溯源。从寻根方面讲,帝尧作为第一代炎黄子孙,他身上流淌着炎黄的血脉。追溯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发现,尧伊祁伊阿衡祁陶唐杜隰士刘李隋范黎冀红金宿粟祝房朱张丹狸傅路御蔷扰郭等姓氏都是尧的后人,再加上舜禹及其辅臣契、伯益、后稷、皋陶等后裔的姓氏,囊括了我国人口80%以上,这就为世界各地华人提供了寻根祭祖的依据(据临汾新闻网:《弘扬“尧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帝尧文化包含的和谐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我们世人的思维。2012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主题是“为世界和平发展寻找文化动力”,殊不知,孔子当年生于礼坏乐崩的时代,传统的等级与信仰逐次崩坏,功利思想、逐利本能,成为一时风尚,失去传统精神资源的支持,而又想建立新的学术体系,孔子必须在历史上、逻辑上寻找新的依靠。于是,曾经活动于晋南汾河流域的尧文化以及历代相传的尧舜故事,被重新发掘,再作解释,安排在儒家礼乐思想体系之中,成为中庸、德政、尊贤、仁政、礼让、乐教、恤刑等重要概念的历史证明(据山西师范大学张焕君《尧文化与中国礼乐文明的人文精神》)。孔子本身是思想巨人,但孔子也不可否认地站在了帝尧这一思想巨人肩上。陶寺这种产生思想巨人的热土,一如曲阜之于孔子,亦应拥有吸引世人来访观光的理由。

三是从考古成果中挖掘。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3900年,被专家认定为帝尧都城。它不仅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而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城墙、宫殿、王陵、观象台祭祀基址、大型仓储区等各种功能要素齐备的早期都城遗址,出土了成套的礼乐器物、玉钺、特磬、鼍鼓和象征王权的彩绘蟠龙陶盘。遗址的发现,使帝尧时代由传说变成了历史真实,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近千年,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