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策研究室
地处晋西吕梁山南端的隰县,是一个以黄土高原残塬沟壑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山区县。长期以来,难以摆脱发展中面临的农业条件差、工业基础弱、招商引资难、专业人才缺等难题。但是近年来,隰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短短4年间,这里发生了如此令人称赞的变化,他们是如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到该县农村企业、田间地头、机关家户进行实地调研,耳闻目睹了他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真实感受了他们博大深厚的发展动力,相信他们的做法会对全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跨越发展的满意答卷,美丽隰县在此飞扬
自2009年起,他们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找到了“感觉”,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华丽转身。从一组数字的变化可以感受出他们的发展速度:同2009年相比,2012年县内生产总值完成10.5亿元,增长50.4%;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208.8%;财政总收入完成1.1亿元,增长124.5%,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十二五”财政收入翻两番目标的第一个翻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518元,增长59.6%;农民人均纯收入3432元,增长50%;城镇化率由25.89%提升到39.12%,4年增幅13.23个百分点。
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坚实的脚步从此迈出
两天的调研,我们接触到的干部群众,无不夸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正确,在他们谈吐间,我们读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指数的增长,他们谈的都是怎样快发展、大发展、干发展,个个容光满面,意气风发,一种幸福、激动、兴奋之情时刻洋溢在脸上。
几年来,他们牢牢把握国家重点扶贫、生态治理、环境整治、产业扶持、转型综改等各种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大干就要上大项目,跨越就要上好项目”的坚定信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大干跨越为主旋律,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第一抓手,把项目拉动作为再造一个新隰县的强大引擎,严格推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县级牵头领导,一个县直责任单位,一套项目管理班子”的“四个一”领导机制,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的工作机制和年终评选项目建设“十大功臣”激励机制,形成了大项目梯次推进建成、小项目批次竣工使用的良好态势,连续4年招大项目、引大资金、干大工程,实现4年迈出四大步,一年一个新变化。
城市建设上,他们坚持“南拓北展,扩容提质,拉大框架”的发展战略,确立“区域中心县城”和“西山最佳宜居地”的发展定位,大打“新区开发阵地战、旧城改造攻坚战、市政建设持久战、小城镇建设连续战”,努力构建“四纵十一横”的县城框架,实现城市框架成倍扩张,县城面积成倍增加,再造了一个隰县新城。
4年间,投资5.66亿元,新开滨河路、紫川街、天天街、古城街等数十条民心街;投资2.3亿元,新架隰州大桥、紫川桥、天天桥、堆金桥、堆银桥等十余座富民桥;投资13.5亿元,新建鸿安世纪花园、北门小区、怡和小区、凤凰苑等安居工程;投资1.9亿元,新建了隰州广场、堆金山公园、袖珍生态园、水上乐园等悦民场所;投资2.64亿元,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集中供热等民生工程。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焕然一新的街道,一座座整洁清新的公园,无不渗透着现代化城市的气息,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平台。
跨越发展的梨果情节,腾飞的翅膀从此强劲
隰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如何使农民富起来,这是历届县委、县政府锁定的重点,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梨果特色产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先后引进国内外名优梨品种多达140多个,直到上世纪末才从众多品种中选出了“玉露香”这一致富品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广大果农尝到了甜头。
午城镇阳德村的农民张小平说,去年玉露香地头价每斤3.2元,销到终端市场每箱梨包装9个卖到80元,平均每斤35元。果农张林贵告诉我们,玉露香亩产可达2000公斤-2500公斤,盛果期可达4000公斤,他家去年种了2亩4分地收入6.6万元。
去年,县委、县政府经多方论证,决定在全县大面积种植玉露香,提出“主攻玉露香,8年奔小康,到2020年全县玉露香挂果面积要达到20万亩”的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据测算,20万亩玉露香进入挂果期后,总产量可达4亿公斤、总产值至少可达24亿元,全县8万农民年平均收入仅此一项将达到3万元,比小康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10712元(按2012年不变价计算)高出近2万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可以翻四番。
隰县之长在农业,农业之长在梨果,梨果之长在玉露香。针对玉露香的发展目标及“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他们提出了“产业特色化、基础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战略,通过长抓“四配套”(果水配套、果肥配套、果与林下经济配套、果与科技配套),短抓“六环节”(栽、接、管、防、储、销),坚持每年新栽2万亩,高接换优2.5万亩,不断转型壮大梨果特色产业,确保2020年实现玉露香挂果面积20万亩的奋斗目标。
县委书记王天郎讲,他在这里主政的4年多,主要推行了一个“善政”理念。坚持公正透明的用人导向,把考察、选拔、使用干部的重点,放在工作一线、生产一线和项目一线,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品德高尚、品德端正的干部受器重、有前途,让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位置,让埋头苦干、群众信赖的干部不吃亏、有机会。
4年来,他们没有重蹈“事业发展了,干部倒下了”的覆辙,爱护群众,激励干部,鼓励他们奋力跨越,为他们提供最佳的发展环境和最优的创业平台。在这里,我们看到正在巨变的隰县,全县上下随处可以看到一个个正在热火朝天开工建设的项目,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繁忙施工的景象,相信隰县未来的发展会更加辉煌。
跨越发展的有益启示,发展的思路从此理顺
调研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他们的实践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借鉴、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条科学准确的发展思路是推动贫困山区县跨越发展的前提。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贫困山区县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科学的发展路径。一县一业无疑成为贫困山区县发展的可行路径。隰县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入研究资源禀赋,深刻分析县情民意,充分尊重人民意愿,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理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梨业兴县、梨业翻番。发展中思路明晰了、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突出了,薄弱环节找准了,措施办法有了针对性,跨越发展的大道也就趟开了。
一个朴实善政的领导班子是推动贫困山区县跨越发展的关键。“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地区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领导班子。班子的关键重在“班长”,这个班长只要心里装着人民,就能干出一番事业,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他们的信念,隰县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他们心中始终怀有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群众,像感受亲情一样感受民意,以心换心,真诚相见。
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是推动贫困山区县跨越发展的保障。“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推动贫困山区县跨越发展征程中,必须要有一支信念坚定、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隰县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以“问责治庸、问勤治懒、问效治散、问廉治贪”为内容的“四问四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活动,严格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包重点项目、包安全生产、包信访稳定、包廉政建设的“五包”责任制,坚持县直部门一把手到村担任“第一副书记”,既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关系。一大批思想解放、作风过硬、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建设新隰县的主力军,为推动全县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推动贫困山区县跨越发展的支撑。近年来,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隰县人民收获的不仅仅是新修的一条条马路街道,也不仅仅是新建的一幢幢高楼大厦,更不是老百姓富裕之后鼓起来的钱袋子,而是在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建立起脱贫致富的雄心壮志,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熟经验,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白加黑”(白天晚上坚持干)、“五加二”(一周加两个休息日)的工作精神和具有隰县特色的敢为人先、艰苦创业、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滨河路精神。在县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他们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充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和政策机制,使其凸显效益和发挥作用实现最大化,创下了在别人看来,连想都不敢想的大事业,这也许就是隰县实践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跨越发展任重而道远,努力的方向从此明晰
隰县作为一个贫困山区县,在近年的发展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形成了一种想发展、快发展、干发展的磅礴气势,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但是,调研中也发现贫困山区县在发展中遇的瓶颈因素仍然很多,需要尽快得以解决。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贫困山区县落后的症结主要体现在思想解放不到位、观念滞后,解决这些问题,核心是解放思想。要立足地方实际进行科学理性思考,严格按照地方实际和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决策,努力降低决策失误的代价。要科学理性地思考发展问题,确立明晰、科学的发展战略,使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工作思路可行、可持续、可推动。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在制度创新、制度设计上做文章,在选人、用人的标准上求突破,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效行政运转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帮扶力度。调研中我们看到,贫困山区县在土地、园区审批、项目环评等政策方面与平川县都有很大区别,但现行审批政策却是一视同仁,这样的政策对于本来就发展困难的贫困山区县无疑是“望梅止渴”。建议一方面,贫困山区县要主动借力“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的政策,把这些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政府在原有实施普惠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专门制定一些更加有利于贫困山区县发展的特殊政策,如在土地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土地出让金返还力度,对落户山区的大项目、好项目提供用地指标;在财政转移支付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山区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园区审批、项目环评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等。
三是进一步鼓励科技人才进山。当前,贫困山区县普遍存在着转化优势资源能力低、科技含量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至少需要创造两个条件: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科技和人才是贫困山区县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鼓励科技人才进山的力度,一方面,新招录公务员到山区服务3年-5年,再返回原单位工作;另一方面,提升贫困山区县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用优厚的待遇吸引外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使他们主动加入到推动贫困山区县跨越发展的大潮中来,在建设美丽山区中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我市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及建议(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