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临近,老年人的养老、健康、保健、娱乐等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步增长,对国家、对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不在此问题上深思熟虑地创造一套完整系统的养老机制,确立一套稳固科学、持久的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老年生活模式,国家、政府、社会与公民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压力就会愈来愈大,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成果就会被无形的社会压力相抵消,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之所以我国目前老年人口虽已达到1.7亿左右,却未凸现出老龄化问题给整个国家和社会造成较为明显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举国养老制的机制,为公民、为家庭扛起了大头,政府的投入、社会的资助,家庭、子女的孝顺,基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养老敬老风尚,促使着我们的老年人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前进,所以,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健康等问题,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这仅是眼下的乐观评估,我们要清醒的预见到,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21亿人,老年人口比例将由13%左右增长到16%,未来10年将逼近20%,作为一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20%老年人口比例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形势就可谓相当严峻了。特别是老年人口中的失能、失忆的人数逐步增多,健康医疗资源的严重匮乏,家庭成员所要承担的养老责任和压力将会逐步加大,很多2-2-1的家庭模式,很难适应照顾好、护理好老人的责任义务。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院大多是以能自理的老人为基础设立的,对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缺乏心理和功能障碍的专业护理。这些老人养老更依赖医院。进入老年疾病高发季节,部分老人更热衷于在医院度过。这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不少患者的病情并不够住院标准,为了得到较好的医护照顾,医院“压床”现象严重,即老人长期住在医院占据一个床位,有些老人在医院里一住就是一年半载,个别的长达几年,主要目的是养病而不是诊治,相当于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重复、长期住院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都要走过患病、治疗、康复,再治疗的这个过程,所以这类病人绝对数增加;二是经济发展,老年病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提高;三是“空巢”老人增多,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不少子女因家庭模式和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老人,他们依赖医院的照料;四是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各种疾病,身体不好容易住院。此外,在医保病人中,住院报销比例高于门诊,部分老年患者也认为住院更加划算。
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建立专业化、医疗化的“医疗型养老院”,已经是迫在眉睫,而医院与养老机构相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医院设立养老机构,从各个方面都有许多优势。首先,医院具备专业的医生和护理人员,有利于提高养老护理质量,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其次,可以解决困扰老年人的就医难问题,做到小病大病不出门,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可以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再次,节约医疗资源,在充分利用医院设施为养老院老人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为医院增加了效益和收入,促进医护人员的就业。国家、医院、养老院老人三者受益。
(市人民医院退管科 葛翠红 杜淑俊)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古县老干部局“四字法”抓好作风建设
下一篇: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助推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