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西坪垣村地处垣面,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土层深厚疏松,这样的土壤和气候,种植出来的马铃薯个大、薯形好、淀粉含量高、口味好。而且,西坪垣村种植马铃薯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农民种植土豆也积累着丰富的种植经验。近年来,为了不断提升土豆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西坪垣村开始探索科技种植土豆的道路。
一、学技术,提效益
虽然当地的村民种植马铃薯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产量总是搞不上去。这种情况下,乡党委和村干部组织了几十户种植农户代表到外地学习,引进新的马铃薯品种和先进的土豆种植技术。回来后,举办不同形式的学习班,积极地组织种植户参与技术培训,坚持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努力做好课堂教育和现场培训,使全村的种植户掌握了马铃薯生产技术要领。同时,加大无公害生产宣传力度,并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以病虫害防治技术为重点,不断提高土豆产量和品质。加大施用优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保护土壤,提高产品效益。
二、多动员,扩规模
为了使马铃薯种植成规模,村干部在乡党委领导的带领下选出了十户种植示范户,这些种植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由他们先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率先应用先进的实用技术,用他们的实际成果来动员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马铃薯种植,从而实现了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局面。现在该村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80%以上,达到1万亩。为了更好地为马铃薯保鲜,该村和邻村耳里村共投资30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225万公斤马铃薯贮存库,该项目的建成将实现马铃薯产业的产、存、销一体化,在远近市场打出西坪垣土豆品牌。
三、广合作,抗风险
虽然该村的马铃薯种植初步形成了规模,但目前农户都分散生产经营,自行购种,自行管理,自行销售,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致使价格往往由收购商说了算,行不成抗击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有效机制。现在,村干部又在积极的筹备成立马铃薯生产合作社,该合作社将是一个农民自我服务的组织。合作社成立后,将会把有能力、懂种植、会经营,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年富力强的人选拔出来,主持合作社的工作。并制定和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充实监督制度,保证办事和经费公开透明,取得合作社社员的信任和支持,成立真正可以发挥作用的马铃薯生产合作社。
四、立品牌、广销售
目前,西坪垣村的马铃薯销售状况是县内大规模、市内小范围、短距离贩运,而长途贩运、开发城市市场方面明显不足,种植户多是在本村等着贩运户上门收购,少数有条件的种植户自己运到尧丰市场贩卖,这样的销售模式并没有真正开拓出自己的市场。合作社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合作社成立后,将对全村的马铃薯申请商标注册,达到统一组织,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好品牌和质量两张牌,实现集约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此外,在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成熟之后,合作社还会积极引进土豆深加工技术,如薯片、薯条、精淀粉等加工技术,使马铃薯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
从加大技术提升到组织创新,西坪垣村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探索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跨越发展,探索着拓宽农民收入的新渠道,努力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大步地迈向现代特色农业的新局面。
(李建斌)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初探养老机制的创建与完善
下一篇: 对曲沃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