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干净的街道,一排排整洁的院落;清新怡人的空气,沁人心脾的花香;村头有集特色种养殖、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庄……这里,就是侯马市新田乡郭村。
郭村位于该市东郊,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共有404户,1457口人。2012年,村集体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31元,成为侯马有名的富裕村、小康村。该村先后获得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西省生态文明村”“临汾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让这里的村民引以为豪。
近年来,郭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这一目标,抓教育、抓发展、抓服务,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好路子。
抓教育 提升党员群众素质
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该村大力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延伸工程,在强化党员教育的同时,把加强村民教育、提升村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党员、村民、学生三位一体的全民教育。在落实“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党员教育基本制度的同时,组织党员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章等,深入开展“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活动,推行党员与困难群众“1+1”结对帮扶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为了保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该村党总支还向全村每家每户发放《弟子规》,邀请学者来村解读《弟子规》,加强村民的孝道、诚信等方面的教育。
此外,自2000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奖励制度,十多年来,郭村共有174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目前全村有大学生的户数占到总户数的60%。如今,郭村学生高中毕业了,不是子承父业经商赚钱,更多的是选择继续上学深造。
抓发展 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近年来,郭村党总支顺民意、集民智,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一套依托产业、集体主导、群众参与、联建共享的股份制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卓锋钛业、恒山药业、鑫鑫 线缆等十多个企业,增加村民收入500多万元,并解决了近500名村民就业。
该村党总支瞄准“农民与农村共富”,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创收新途径,采取个人集资入股的方式,陆续建设了60000平方米的仓储库,年实现利润4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采取集体51%、个人49%合股经营的模式,成立了合欢股份有限公司,入股村民年回报可达15%;利用撤并学校后的闲置校舍,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刺绣大师郭美玲联合成立了晋绣坊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闲散妇女劳动力30余名,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当前,“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逐渐被人们认可并日渐升温,该村利用浍河滩涂土地,着力打造一个集特色种养殖、观光、采摘、垂钓、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庄,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目前,绿色生态农庄项目已完成70%的建设目标,部分建成项目已经投产运营,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抓服务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郭村党总支利用日益壮大的集体经济实力,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村民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和益处。
据了解,该村重点区域、街道路口安装了电子摄像头,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监控,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投资170万元修建的多功能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场所;村集体还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在患病村民取得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再次按规定比例报销部分医药费。
在养老方面,该村实行老年金发放制度,凡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300元—2000元不等的老年金,重阳节还为每位老人发放50元慰问金。今年,他们又免费为全村适龄村民办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组建了老年文艺队,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该村一位村民满脸笑容地说:“现如今,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很多人都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记者 卞志强)
责任编辑:邱睿
下一篇: 环境幽雅秀丽 人文气息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