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杨琦 侯映坤)今年以来,侯马市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四化”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2013—2017年基层党建服务“三大经济”和“三大目标”的实施意见》,实施“四大措施”,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全力以赴抓落实。该市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形成市委、党(工)委、党支部三级联动,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划分为4类大项目、41个小项目和117个子项目,将6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党员聘请为经济发展顾问。除农村转移支付外,根据每个村的人口多少,按“2万、3万、4万”三个标准,市财政每年拿出240万元用于“两委”成员工资性补贴;投入社区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308.9万元,平均每个社区11.03万元,基层党组织建设投入经费高于上级核定的每个村不少于1万元、每个社区不少于5万元标准。
集中走访活动再深入。今年,侯马市县级领导干部的集中走访活动已于4月底前全面结束。活动中,共走访群众11207户,召开座谈会82次,收集意见建议576条,与410多名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数251件,提出合理化建议421条。在走访过程中,落实“六个一”工作法。即进行一次普遍走访;联系一户困难群众,实行“1+1”结对帮扶;开展一次倾心谈话,制定帮扶措施;捐助一些救助资金,缓解当前生活困难;解决一件生活难事,帮助解决用水、用电、子女上学等一些生活方面的难事;提供一条致富门路,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市、乡(办)、村三级分别建立走访工作台账,及时督促、全面掌控活动进展情况。
全面统筹基层党建。在农村,实施农村“领头雁”延伸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功勋、红旗、先进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推荐选拔机制;开展大学生村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十个一”活动和“比学帮联争标兵”活动,已形成了蔬菜大棚、药材种植、年画制作、优质核桃、绵羊养殖等10余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项目。在社区,组织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书记赴浙江舟山实地学习观摩,划分了191个网格,组建了120个服务团队。在非公党组织,实施单独建、联合建、并入建三种组建模式,在临汾市率先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采取组建联合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选派第一副书记三种联建方式,与农村党组织开展了统筹联建活动;明确非公党组织建设“五有”标准。在机关,全面推行以建设一个好支部班子,开展党组织实事承诺和党员岗位承诺“两个载体活动”,构建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和服务党员“三项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考核述评、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监督等“四项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工作法。
创新党员队伍建设。培育了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浍滨街北社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周宝贵等一批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报道在创先争优活动和振兴“三大经济”、落实“三大目标”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在浙江义乌举办两期由四套班子领导、科级干部、金融部门人员、乡办干部和农村两委“主干”、大学生村干部代表参加的“三大经济、三大目标”专题培训班。全面推行发展党员“一推两考三公示六审查”制度。
责任编辑:李甲
下一篇: 浮山“亮晒评”做好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