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2013-08-03 08:44: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现代政党作为国家机器的组合者和发动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坚持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正确处理好党际关系,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创立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曾明确指出,其“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大事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相互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这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再次提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把加强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世界和中国在新世纪的深刻变化,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就必须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的力量,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独特优势,围绕致力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形成党在新时期的强大执政合力。

一、积极引导民主党派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各民主党派与我党精诚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民主党派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点,引导各民主党派致力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引导其服务于党执政方略的完善。执政方略是执政的大政方针和战略,是党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方针和全局性谋划。在我国,各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多视角、多层次搞好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不断增进理解,扩大共识,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更加科学,也可得到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拥护。要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提出科学的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提供高水平的参考依据。

要引导其服务于党执政体制的完善。执政必须在一定的体制框架内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治架构有巨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体现了和而不同、活而不乱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发挥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应有作用,同他们亲密合作,巩固党执政的社会政治基础。要坚持在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前进行民主协商,在执行中接受民主监督,真诚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维护其权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党派的多视角优势、感情优势和联系优势,推进我党执政体制的不断完善。

要引导其服务于党执政方式的完善。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方式具体执政,直接关系到执政党能力的大小强弱。党的十八大面对党在新时期的执政形势,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联系着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充分听取和保障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的意见建议和权利,尽可能地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有利于执政方式的完善改进,我们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加大和拓宽与参政党协商的力度和渠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在代表多数的前提下又能照顾少数,促进党各项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从而形成和谐融洽、团结振奋的政治生活局面,从而规范党的执政能力,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要引导其为执政基础的巩固服务。人民群众是执政党最重要、最宝贵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就是以工农劳动者为主的包括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有着组织性强、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

大力团结他们,安排更多的党派人员进入人大、政协,到政府职能部门、司法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发挥他们应有的优势和作用,对于团结各界、凝聚人心、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大联合,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对于巩固壮大党的执政基础有着不可缺少的巨大作用。

要引导其为党执政资源的扩充服务。党的执政资源来自于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各民主党派从其成立之初就与我党一起并肩战斗和发展,在革命时期就是党发动各界群众的重要革命资源;在建国后和现代化建设中,又是党联系和团结各界群众的重要执政资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做好各民主党派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帮助,同样是我党争取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认可的重要战略资源。这对于我们在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党不断丰富、积累和扩充执政资源所必需的策略。

二、努力提高民主党派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服务水平

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参政和议政两种形式,这也是各民主党派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点的基本形式。所以,提高各民主党派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的水平,就是要提高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加大其参政议政的实践。

要强化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提高在党的领导下有特色的参政能力。坚持共产党领导是多党派合作的前提,是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的。为此,各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上必须坚持和遵循这一前提,提高整体素质和政治把握能力,抵制“西化”影响,增强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的能力,发挥履行参政党职能。其次,各民主党派要密切与广大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的关系,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增强凝聚力。各民主党派也要适应时代要求,针对今天各自成员构成和社会基础发生的变化,在保持历史特色、坚持进步和广泛性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社会基础和所代表的社会政治力量,形成完善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更好地反映有阶层和社会变革中的新阶层意愿。这种组织特色愈明显,其参政优势愈突出。因为只有特色才具有存在价值,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更好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能力,才能发挥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和改进各民主党派的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服务发展的水平。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各种问题的基础,发展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意愿。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各民主党派也要围绕这一中心,立足国家建设的大局,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和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并服务和服从于这一要务,要根据本党派的特色和优势,选择自己熟悉、擅长又是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党提供对策强的高质量决策依据。同时,各民主党派要积极探索与党政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使调研和参政议政做到有的放矢。各党派成员要树立“力争团体冠军”的观念,把自己的调研上升到代表党派参政议政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支持民主党派的调研,帮助解决调查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视调研的结论和报告,使民主党派调研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发展途径不断拓宽,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系霍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刘国平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