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检查是提升党政执行力的重要途径

2013-08-03 08:45: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执行力”是一个新兴词语,最早来自于企业的管理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也被运用到党政建设领域,称为党政机关改进作风的一种要求。着力提升党政执行力,对于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工作任务,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督查工作就是通过监督、检查、督促、协调、反馈和沟通等一系列手段,直接作用于执行主体,是促进党政执行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决策是基础,执行是根本,督查是保障。一直以来,督查工作都被认为是促进政策、决策以及工作部署落实的一种方法和保障,相反政策、决策的落实程度恰恰反映出了执行力的高低。督促检查有利于加强执行力度。开展科学有效的督查工作,就是全程监控执行主体的落实内容和进度,并通过对执行环节的有效控制,对执行主体形成一种外部推动力,不仅会坚定执行主体的执行决心,也会促使他们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督促检查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

督查工作具有时效性,督查前要对任务进行分解、做出时间要求,并按时序进度进行分期督查和阶段性检查。这就加强了执行主体的紧迫感,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落实工作任务,使执行效率得到提高。督促检查有利于提升执行效度。执行效度是指执行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程度。

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变形和偏差,对执行过程的督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并及时修正,确保决策的执行活动正常进行,使执行的情况更接近既定目标。督促检查有利于执行文化的形成。拥有好的执行文化的党政部门,会以强大的影响力形成执行主体的自觉执行思维惯性和行动惯性,最终形成良好的执行传统和习惯。督查的过程,能够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工作落实中的形式主义,有助于形成“有政必施、施必有果”的工作习惯。督促检查有利于提高执行主体的工作水平。通过督查过程,能够让上级全面了解下级贯彻决策的水平,有利于建设一支富有执行力的干部队伍。一方面促使执行主体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组织部门了解干部的工作能力,从而选拔出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提高政策、决策的执行力,这也就要求党政督查部门必须创新督查方式,完善督查工作制度,不断提高督促检查水平。树立督查工作权威。开展督促检查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领导行为,是领导工作职能的延伸,是办公室根据领导授权,做好决策支持与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督查人员要做到敢督、敢查、敢办,树立督查工作的权威。同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注意方式,恰当处理,做到即奉命行事又不被动误事,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把握督查工作方向。督查工作要见成效,关键是要善于抓重点、抓方向。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制订督查工作方案,做到善抓大事,敢抓难事,勤抓急事,实行重点突破,一抓到底。而创新督查工作方法首先在于加强综合协调,善于借力借智。通过领导抓、抓领导,增强督查工作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更加注重联动部门、调动基层,整合一切力量,形成促落实、抓落实的合力;其次就是要多种督查方法综合运用,根据不同情况,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督查与阶段性重点督查相结合、办公室与职能部门督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采取自查、现场核查、走访、座谈、层层复核等方式,努力提高督查效果。提高督查工作质量一方面在于把抓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落实做文章,设计更加科学的衡量标准,做到交必办、办必果、果必复,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另一方面在于提高督查工作实效,对于交办的督查事项,动作要快,效率要高,及时反馈办理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办结质量,加强督查报告审核,反馈落实情况要讲真话、报实情、建良策,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作者单位:襄汾县委办公室)王孟熙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