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对企业来说,毋庸讳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其终极目标。在当代创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但不能有丝毫削弱,反而更应予以大力加强。
否则,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成果就会遭到破坏,企业发展就会走弯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都不能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的东西泛滥。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把它坚持下去。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努力改变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软任务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切实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建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格局。
既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又要防止“一时硬一时软”,要把他们统一到一个目标、一个过程中,做到同规划、同发展。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从日常管理、运行机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确保他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在工作部署上,要努力改变把精神文明建设视为不管用、无所谓的思想认识,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务求他们同步推进、相得益彰。
精神文明不是“假、大、空”的东西。它看似抽象,实则具体,渗透于生产经营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全体职工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像抓生产经营工作那样,选择有效载体,采取切实措施,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的实体。笔者认为,它是一项“大文化”、“全方位”的建设工程。要借助这个载体,着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明素质。
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解放思想。重在解决职工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除误解,解除疙瘩;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奠定思想基础。二是要加强道德修养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做文明职工、创文明单位、建文明企业的活动,大力倡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三是要加强文化建设。要突出主旋律,积极培育自身企业文化和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和企业凝聚力。四是要加强治理厂容厂貌,创建文明社区,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在工作实践中,要努力改变把精神文明建设当做只是宣传部门的任务的狭隘观念,使之成为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做到同心协力、齐抓共管。
宣传部门担负着动员职工、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的职责,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舆论工具和手段,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先进人物,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规划,市其他部门也按照有分工、有配合的一体化格局要求,积极参与。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在工作方式上,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破字当头的传统习惯,切实采取以立为本的建设性方法来推进,力求在治本上出水平、见成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企业也应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上下工夫。一是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夯实党员、干部信仰和宗旨意识的思想道德基础,着力提高他们深入一线、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提高其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在全体职工中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使人人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三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要改变过去那种枯燥、单调、呆板的说教形式,充分发挥环境氛围、群体效应的作用,通过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有效性、群众性。同时,要不断开辟新途径,多想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持久性。
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 雷新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市国税局连续7年获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
下一篇: 永和县“四项活动”创新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