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襄汾县委常委会议室内,一场没有“准备”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正在进行,该县县委书记王国平现场提问,参加座谈会的干部现场回答,问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涵盖诗词歌赋、名胜古迹等。整个座谈会气氛紧张热烈,真实“考”出了每位干部平时学习的真实水平。
这样的学习交流一直持续了4个小时,参加座谈会的干部表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面试”,只有平时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相关业务知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从容应答”。
类似的学习活动,在襄汾县已经开展了多次。建设一支学习型的干部队伍,用学习解放思想、靠学习破解发展难题、让学习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已经成为该县县委、县政府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必须自觉学习
在建设“四化”山西和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的进程中,襄汾瞄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快实现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宜居宜业新区、根祖文化之乡”四大转型,“转型跨越迈大步,进军中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四大转型、进军中部百强,全县的干部队伍不仅是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者,更是具体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思想状况、眼界思路、精神风貌,直接关系着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水平,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011年以来,襄汾把抓好干部的教育和学习作为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先后召开两次动员会,号召全县干部在学习中寻找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听对音、号准脉、开好方,与时俱进地探索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法。
一场学习的革命在全县范围内以不同以往的广度和深度实施起来。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在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襄汾县把学习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作为基本要求,要求干部做到内外兼修。所谓“内”就是要多读文史经哲方面的书籍,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谓“外”就是要学深学透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各方面知识,作为干部安身立命实现人生价值基本要求。该县四套班子领导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开阔思路、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集思广益的重要渠道。围绕思想理论工作、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设置学习专题,使学习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在干部大讲堂,来自中央高层、大专院校、沿海发达地区的专家和教授开展的系列专题讲座,从礼仪知识、招商引资、经济形势到媒体应对、文化强县、国家安全,一年6次以上的干部大讲堂,为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送上了一份份精美的精神食粮。
在每一位干部的电脑上,网络大课堂等远程教育系统的开通,让干部足不出户就可聆听到名师专家的讲解,忙完工作抓学习,抓好学习促工作,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请进来,走出去。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
在山东寿光、在广东顺德,外出挂职锻炼的30多名年轻干部,边锻炼、边学习、边思考,结合实际,写出了一篇篇有见地的工作研讨,从新一代温室大棚技术到乡镇街道的社会管理,从便民服务到拓宽财政增收渠道,从行政审批的流程再造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林林总总,体现着向实践学习的深度思考。
检验学习效果,“晒”出学习成果。县委宣传部结合理论武装工作,开展了“学习型机关解放思想”征文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学习中结合实际,撰写出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文章、工作调研文章,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思路和建议。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组织开展评选优秀学习型中青年干部活动,要求参与评选的干部“晒”出自己的读书篇目、发表的文章,评委一一过目,打分汇总,30名学习型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
学而优则强。县委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把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学用结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不拘一格,将一批想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在全县形成了一种选人用人的新导向,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两年多来,襄汾县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和培养学习型干部为抓手,开设了干部大讲堂,先后邀请十几位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14场专题讲座,为全县干部辅导充电;集中对2000多名科级干部进行党建和法律知识培训;安排76名正科级以上干部到清华大学、中央党校等高等院校学习培训;利用山西干部在线学院平台,组织全县68个单位1290名干部参加网上学习,达到了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干部素质的目的。
全县干部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和一种精神追求,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汇聚成助推襄汾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
学风之兴助推发展之“兴”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两年多来,全县干部通过学习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得到加强,“厚积”起来的“能量”正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
通过学习,襄汾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思路进一步清晰并得到落实。全县建成了8个万亩农业示范园区和2个全省生猪养殖示范基地,扶持28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培育了47个名优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学习,全县工业经济围绕“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产业结构循环化”的思路规划并启动了六大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的集约、集群、集聚发展;引进新兴际华、辉瑞制药等上亿元的项目55个,引进资金308.9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通过学习,在城镇化发展上,明确了“东提、西扩、北推进”的发展思路,重点实施了滨河东路、滨秀路等城市路网工程,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
通过学习,从县委、县政府到广大干部形成了清晰的思路,找到襄汾文化的独特价值,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1347”的文化强县建设构想确定。首届中国陶寺帝尧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五大旅游景区打包推介,与广东中惠源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项目签订开发合同,签约金额19.6亿元。各项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正在进行;
通过学习,襄汾县破解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个难题。创新了土地征用机制,出台了《土地收储办法》,建立了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十项用地新机制,建设用地供地率连续三年达到100%,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被国家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创新了项目建设机制,解决了“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水网建设和两岸路网建设20亿元的资金问题;创新了融资机制,成立了县建设投资公司,搭建了融资平台,累计融资6.3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通过学习,县纪委在全县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正在倾力打造集咨询、投诉、举报为一体的“清风丁陶”政务服务平台网站,实现“一个网络理政事”、群众“一个网络找政府”的工作目标,公开权力运行,畅达民意通道,促进社会和谐。
古老襄汾,丁陶大地,一支学习型的干部队伍正在形成,学风之兴推动着发展之“兴”,为“转型跨越迈大步,进军中部百强县”梦想的实现,聚集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通讯员 张建华 邓文斌)
责任编辑:邱睿
下一篇: 从“崇扁效应”谈标本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