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张范村召开“定查评”年中述职评议会的日子。早在一周前,张范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哲华就打来电话,邀请我过去做个点评。
说实话,自己曾经长期在农村工作过,对农村很有感情,到基层和群众谈一谈家长里短,比坐在台上开会的感觉不知要好多少倍。尤其是临汾市委组织部推行“定查评”工作法以后,我到基层的机会就越多了。全县共有158个乡镇村,两年里我几乎跑了个遍。像张范村这样的示范村,我更是到过无数次,村里的干部党员、经济状况、发展优势、产业布局我都十分熟悉。所以,一到干部述职、群众评议的时候,张范村的老支书王哲华总会打来电话,让我过去和群众唠叨唠叨。
多年以前,张范村是个有名的穷村、乱村,村“两委”工作几近瘫痪,村民守着几亩旱垣讨生活,周边的村子甚至流传着“有女不嫁张范村”的说法。可是,短短几年过去,张范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户村民发展设施蔬菜大棚153栋,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仅去年春节,只有850口人的张范村,一次就购回轿车20多辆,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张范村从一个穷沟僻壤的旱垣之地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风水宝地”,其起始点源于一次小小的“定查评”会议。2010年初,村党支部在全体群众面前公开“定”下承诺,带领群众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20座。年终评议的时候,原来的旱垣依旧是空荡荡一片。村干部说话放了“空炮”,群众评议的时候不依不饶,质询、追问的话儿像“念经”一样一句赶着一句,把村干部“念”得冷汗直冒。会后,王哲华见了我就说:武部长,“定查评”这个法子好啊,群众评议就像唐僧给孙猴子念的“紧箍咒”,干部不实干过不了关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张范村党支部在建棚工地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并吸收部分建棚积极性较高的群众参加,让支委成员和党员先表态。一个会开下来,就有10名党员当面承诺当改棚示范户,还有5名党员承诺出钱、出工结对帮助群众建棚。党员阎红军带头召集了10名党员商议,每位党员自己先带头建2栋新型大棚。在建设工地上,每位党员都特意插上了一面鲜红旗帜。很快,张范村就建成新型大棚53栋,成为全县发展设施蔬菜的标杆村。
如今,在张范村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张范村的蒋跟虎,父母残疾,家庭十分贫困,兄弟仨人中两个给人做了上门女婿,自己30多岁了还讨不上媳妇。推行“定查评”工作法后,村干部郝金宝把蒋跟虎“定”为自己的目标,帮助蒋跟虎种大棚菜成了致富能手。一位到张范村参观学习的姑娘看中了憨厚朴实的蒋跟虎,主动请村支部牵线当红娘,在蔬菜大棚里举行了婚礼。年终评议的时候,一位群众代表带头说:“就凭蒋跟虎种大棚娶媳妇这一件事,俺给张范村支部评优秀!”
在评议会上,群众对村干部“定”下来的10件实事做了评议,其中有2件被群众拽住“尾巴”,让群众一通“紧箍咒”念得干部下不了台。
我在点评时说:“定查评”工作法之所以好,就好在密切联系群众。其可贵之处在于,它敢于把群众推到前台,干部干得好不好、实不实,让群众来把关,让群众说了算。任凭你有孙猴子的七十二般变化,只要你没有干好事、干实事,群众的“紧箍咒”就会把你不干事、说空话的原形“逼”出来。
(作者 武兰萍 系曲沃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如何用“银行梦”圆“中国梦”
下一篇: 隰县传达贯彻省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