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社区为我们体检,发放爱心卡,经常为我们服务,去年我100岁生日,自己都想不起来,他们却记得过来给我过生日,我太高兴了”。近日,在侯马市浍滨办秦村北社区,百岁老人张广勋激动地说出了社区对居民的关爱。
秦村北社区下辖9个居民区,共有居民2185户、5196人,其中党员37名。自“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启动实施以来,该社区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整合组织资源,创新服务载体,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汾市文明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
网格化管理实现服务全覆盖
秦村北社区根据地域分布、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按照居民区的特点,将封闭型小区、新建居民小区等划成“封闭型”网格,将零散型小区、破产企业家属区等划成“散居型”网格,将单位型居民区划成“单位型”网格,共划分了7个网格。每一个网格内成立一个党小组,并分级绘制网格地图。
为便于管理,社区坚持工作人员的职责、专长与网格的类型、特点相对接。破产企业家属院弱势群体多、下岗人员多、矛盾纠纷多,由社区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新建小区计生工作任务重,就安排社区计生助理员担任网格长;老旧小区因租住户较多,综合治理隐患大,就由主抓综治和安全的社区副主任担任网格长。
同时,该社区组建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是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保障。每一个网格都组成以社区直管党员为骨干,社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服务团队。
完善制度确保服务规范化
结合工作实际,该社区明确网格长服务职责和要求。对居民反映求助的事:一般性事务,由网格长现场处理;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网格长和社区协调处理;紧急性的工作,网格长立即上报社区,做到全程跟踪、及时反馈。制作单元网格服务公示牌,将单元网格平面图、负责人姓名、照片、联系电话、服务事项等在醒目位置进行了公示。
为规范工作流程,社区制定了日积累、周例会、月报告、季交流和年述职的工作制度,完善了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民主恳谈、信息维护、工作汇报、年度考核等各项服务管理制度,对重大事项实行挂牌督办,一事一评,对工作成效好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到位的予以批评或处罚。
该社区坚持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深入各个网格逐门逐户走访调查,详细记录包括家庭成员、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医疗、教育等方面信息,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建立了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平台,全面掌握服务对象的信息。
以居民需要推动服务上水平
该社区全面推行以四访、三助、二爱、一节为主要内容的“四三二一”服务法,拓宽了服务渠道,丰富了服务内容。
四访,即逢重阳节、春节对空巢老人必访,贫困居民大病住院必访,80岁以上老人生日前必访,社区矫正人员必访;三助,即助困、助残、助业。近年来,社区共筹措价值20余万元的财物帮扶困难群众,为105户低收入家庭办理了低保或救济,为22户居民申请办理了廉租房,解决了82名居民的就业问题。社区居民刘惠兰患有脉管炎,儿子残疾,儿媳单位破产,老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恶化。社区得知此事后,送去慰问金500元,并帮助其办理了临时救助和大病救助;二爱,即关爱老年人,关爱未成年人。今年75岁的连何香老大娘,老伴去世早,儿子正在服刑,她和年幼的孙子相依为命,因年纪大,腿脚不便,遇上体力活常常是力不从心。社区了解到情况后,指派专人与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代购生活必需品和干家务活。老大娘感动地说:“我年龄大了,儿女又不在身边,可我一个电话,社区就把米、面、油给我送到家里来,真是太感谢了!”一节,即邻里节,先后举办了百家宴、包饺子比赛等三届邻里节,参与群众多达上千人。通过举办邻里节,使邻里关系由原来的“同住一栋楼,见面只点头”逐步转变为“同住一栋楼,邻居变朋友”。同时,社区还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等文艺团队,人数由最初的七八个人不断发展至200多人,昔日烟雾缭绕的麻将室如今成了功能齐全的活动室,嘈杂的麻将声也变成了嘹亮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
记者杨琦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