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

2014-10-18 09:48: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习近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干部的调查研究,尤其重视机关和机关干部的调查研究。他强调指出,“我们党有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机关干部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更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体民情、察民意、作决策的重要手段,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机关党建工作始终走在前、做表率。

要下得去,深入一线摸实情

调查研究不深入群众、不接地气实际上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四风”问题,只有迈开双腿走下去,放开身心沉下去,才能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调查研究要下得去,首先要主动下。主动下就是要解决调研的主观思想认识问题,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不少机关干部对调研工作不是重视不够,而是有一种将调查研究泛工作化的倾向,把调研当作是列入计划不得不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思想上带有应付性,行为上带有被动性,要么走马观花转转圈,要么浮在半空沉不到底,致使调查研究落入形式主义的俗套。因此,搞好调查研究,必须端正态度,才能真下、实下、下得去。其次要带着问题下。

毛主席曾说,“首先脑子里面要有问题才能去调查”,就是主张培养问题意识,反对盲目地为调查而调查,反对不带问题、不着边际的调查研究,更反对印证式的、歌功颂德式的调查研究。强调带着问题下,就是要带着情况、带着思考、带着感情,以增强调研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机关党员干部带着问题经常深入基层工作第一线,通过察、看、查、验,真实而全面地了解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机关党员干部要着眼全局,就影响机关党建工作根本性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要聚焦热点,通过调研把党建工作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带下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小中见大,针对那些虽然暂时不起眼、但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全局的苗头性问题进行调研。比如今年,我们市直工委派出八个工作小组,深入市直机关1056个基层党组织对开展“定查评”工作情况全面督查与调研,结合调研情况,研究制定出分层次、分类别落实“定查评”工作法的具体指导性意见,收到很好的效果。再次要下到底。基层下得深不深、了解群众透不透,决定着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机关党员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沉到一线摸实情,防止和克服听领导介绍情况、看单位汇报材料的片面做法,真正深入到群众中掌握第一手材料;要把跑面和蹲点有机统一起来,在解剖麻雀中了解真实情况;要把去好单位总结经验与去差单位挖掘问题统筹兼顾,在分析比较中去伪存真。只有下得去、下到底,才能真正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

要躬下身,真心和群众交朋友

机关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在转变工作作风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实践经验。只有转变“官念”,淡化“官味”,放下架子去倾听,面对面去交流,心贴心去帮扶,真心与群众交朋友,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掏出群众的心里话。一要放下架子倾听。干部要真心与百姓交朋友,就得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当好倾听者。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真诚倾听群众的心声和诉求,甘当群众的“出气筒”,在换位思考中产生思想共鸣和感知。要虚心倾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甘当“小学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注重在倾听中汲取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二要面对面沟通。机关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就是抛弃冷冰冰的文字汇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头汗两腿泥”,和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通过与群众交流沟通,对群众不清楚的给予政策解释、宣传,消除群众的疑虑和不满。要像党的好干部杨善洲那样经常到群众家串门,同坐小凳上,共饮一壶水。有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就能听到真话、摸到实情,在其乐融融中与群众交心说事,在平等交流中与群众心心相印。三要心贴心帮扶。调查研究要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树牢服务群众的观念,从“贴近”和“深入”上真正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给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只有把真情拿出来,问题解决好,才能达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要经常下,建立机制搞调研

习近平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能把调查研究当成临时措施,要保持常态,注重长效,把调查研究提高到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高度来看待。常下基层,常听民声,坚持调查研究常态化,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机制。一要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长效机制,使调研真正成为机关党员干部经常性工作。今年,我们市直工委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倡导深入基层接地气,建立健全了下基层调研长效机制。制定了调研的课题,明确了调研的天数和次数,在机关内部营造了浓厚的调研氛围。二要建立调研决策评估机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和利用。调研之后要及时总结梳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探索规律,分析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认真思考,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使调研不流于形式,调研结果得到更加科学地发挥运用,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化。三要建立调研考核机制。为确保调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行,要探索实施调研工作考核办法,把调研工作列入机关党建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对机关党员干部调研工作进行登记、跟踪督导,定期总结和评议,组织优秀调研成果评比,对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党组织进行通报表彰,激发党员干部开展调研工作的积极性,推进调研工作经常开展,在进行调查研究中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作者系市直工委书记 乔悟生 )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