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务必过好廉关

2015-01-10 09:35: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年关到了,不能不提到廉关这个话题。著名经济学家、党建工作和反腐败理论专家黄苇町指出:有些案子,领导干部受贿30%都是在春节期间。”这警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年关务必过好廉关。

过好廉关,确非易事。难就难在但凡找上门来的,都有这样那样的名目和理由,在“拜年”、祝福”之类的名下,往往掩藏着一些另意。因此,过好廉关,要防止一叶障目,不被好看的包装遮望眼,不为好听的理由所迷惑。因为,与那些听起来都符合人之常情的拜年语,和送上的红包或东西相比,一点也不符合常理。既然是拜年,有晚辈给长辈拜的,有亲戚朋友相互拜年的,但看看找上门来拜年的,既非晚辈,也非亲朋所为。这个时候,如不睁大眼睛,仅被几句拜年之言、溢美之辞所蒙蔽,那廉关恐怕是过不了的。

过好廉关,要防止自欺欺人。一些过不了廉关的人,差不多都有掩耳盗铃的心理,逢年过节收一点,算不了什么,收的不只是我一个,不收白不收,反正没有人知道。凡此种种心态,看似合情合理,归结起来都是在为自己找“收”的理由。一旦这种心态形成,收则心安理得,不收反而会心生失落。克服这种心理,不如来几个假如:别人收了没出事,假如我收了出事怎么办?现在收了没出事,假如今后出事怎么办?假如手中没有权,人家还会找上门来拜年吗?过好廉关,既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明辨哪是正常交往,哪些是“糖衣炮弹”;也要摆正心态,不为自己提供任何借口和理由。

仅仅做到了这些还不够,还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该当面拒绝的,不容商量,没有丝毫回旋余地,让对方彻底死心;该事后退还的,也不能因时过境迁又心生“收”意,要言明理由,退得情真意切,让对方明白不收是人格,是操守,而非作态。不然的话,处长”不收找“局长”,用“张三”的“退款”去腐蚀“李四”,总能找到有缝的“蛋”,把那些党性不强,意志不坚的党员干部拉下水。因此,作为党员干部,面对金钱的贿赂,只要抱定操守、站稳立场,那么廉关就不会是什么难过的关。

(作者系江西省抚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副主任) 严水泉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