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照“镜子”正“仪容”

2015-04-04 11:48:41 来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常照镜子,可以知不足、明缺陷,从而有的放矢、克服问题、改正缺点,让自己更“美”,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常照信念之镜以强根基。立起心中的明镜,关键要做到“三清”:一是政治上要清醒。

    必须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对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里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灵魂上要清静。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只有做到清心寡欲,平心静气,不为浮名浮利和酒色财气所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鹜。三是思想上要清扫。以心镜照自己,也须常常擦拭思想的“灰尘”。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常照纪律之镜以知对错。畏法度者最快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要以纪律为镜,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常常照照自己偏了没有、错了没有,使思想上不长毛、言语上不过头、行为上不违纪。要始终牢记纪律是铁,纪律是高压线,谁碰谁触电。不管是谁,无论职务多高,只要违反了法规,付出的代价都是惨痛的。

    常照典型之镜以明方向。榜样就是标杆,就是方向。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引导力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一批党的好干部,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心系群众、两袖清风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校正人生航向,端正价值追求,不断完善、提升、超越自己。

    常照群众之镜以正形象。广大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作风形象的一面镜子,最有权评你工作的成败。你是否称职,是不是合格,干得多与少,成绩大与小,表现优与劣,群众心中有杆秤。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监督之中。你若持身不正,办事不公,律己不严,总有一天群众会把你请下台。为此,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口碑、赢得人民。

    (作者系江西省抚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副主任)严水泉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