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既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最新发展态势,也是这场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持续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育制度等全面创新与深层次变革。同时,智慧教育生态的构建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尤其是需要一线学校层面因地制宜地做好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智慧教育生态培育。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运用,更要达成全方位创新”。这表明,新时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科学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这更是将“行动计划”中的要求严格落到实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作为教学实践一线的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教师变革以往的教育模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符合智慧化的教育新模式。所以,当下教师专业力的变革和发展是智慧教育生态培育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
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教师逐渐改进了传递式课堂,实施引导启发式课堂,积极主动地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确定性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回应自己所设置的确定性的情景。这样的教学案例在联盟内部已基本普及,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巨大进步。不过智慧课堂更需要创设不确定性的新情景,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研究和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同时给予学生展示他们所探究的成果的机会,允许学生相互进行评价和质疑,这样的课堂就会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的情景。面对不确定性的情景,教师在引导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理解、探究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生成智慧,而且也提升了教师情景生成、理解和回应情景的智慧素养。
为落实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发展,打造跨区域远程教研平台,依托腾讯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远程会议系统和智慧教室互动系统,开展跨区域、跨校区远程在线互动教研活动,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成立校区之间的教学研究小组,定时、定期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共享教研。教研小组的教研形式不仅限于互动交流、讨论,还可以通过远程互动教室进行课件展示、课程模拟等,使远程教研活动进入常态化应用。
借助当下的网络培训环境,有效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主题式培训、故事交流、培训沙龙、案例式培训、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培训模式等。如在案例分析培训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理论展开研究,由教师自己控制主题发展,在培训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时候,参培者有机会去探讨该问题的意义,培训者可以引导参培者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并作出针对性反馈,参培者也更多更好地拥有了展示的平台。通过丰富校本培训模式,开展协同育人,以探索“三生”(生动、生机、生成)智慧教育的价值目标为引领,将“我要学”变为“要我学”,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资源的创建者与推送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与应用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与改革者,教学研究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智慧教育生态下,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活动和学习技术支撑。超高清远程直播能让学生体验集体学习,也能感受“面对面”个别学习;全息立体显示能让学生在教室中就能感受真实场景;虚拟实验室能让学生在虚拟空间里完成实验操作;智能穿戴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体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技术应用场景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如同步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个人辅助)课堂应用、机器人教育或人机协同教学等。
资源联动开发与共享模式在知识内容重构、技术力量整合和实践经验积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在知识内容重构方面,资源开发者以培养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聚合跨校联盟优秀师资力量,对将要开发的资源所对应的知识内容进行集体讨论,以系统化思维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组,既可把握资源内容的准确性,也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李艳莉(作者系尧都区新闻传媒中心科员)
校对:张晶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