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摆脱贫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2021-06-19 09:33: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摆脱贫困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回顾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可歌可泣的脱贫攻坚之路,进一步厘清扶贫工作的价值依据、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使命、脱贫攻坚的实践逻辑,对于我们继续明确责任、坚定信心、激发斗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将摆脱贫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实施。从分配式扶贫到救济式扶贫,再经过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比中国的脱贫成就与世界范围内的贫困状况,中国共产党人在摆脱贫困上的特殊使命得以清晰展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源自共产党人的初心、社会主义本质和构建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需要。

  摆脱贫困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也是建党承诺。共产党人自诞生之初就将消灭贫困作为自己的特殊使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一无所有”的人不可能获得自由全面发展,摆脱贫困的第一步是消灭物质贫困。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了带有党章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党的使命之一是消除社会阶级区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史也是一部摆脱贫困的奋斗史,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忘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政治承诺。毛泽东提出,工业化是消灭贫困的“大仁政”,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伟大构想,为中国人民摆脱贫困提供了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记忆的连续性造就一个人的人格,承诺的一致性铸就一个政党的政德。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要通过为人民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来彰显,要通过兑现自己的政治承诺来彰显。

  摆脱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但有一点是始终未变的,那就是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毛泽东将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能够让中国人民变得“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一个陷入了“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两极格局的社会,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反对贫困,要求包容性发展。中国特色的扶贫工作,是共同富裕这一更宏伟目标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共产党人来说,摆脱贫困不仅是一种行政责任,更是一份政治责任。

  摆脱贫困是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

  共同体的现实基础是共享的利益,一个贫富差距过大、固化的国家是个虚假的共同体。两极分化的人群在政治生活中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我们”,而经常表现为“我们”与“他们”的对立和斗争。对比、反思此次中外疫情防控的举措和成效,可以窥见消灭贫困、共同富裕在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组织动员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和脱贫攻坚的持续努力是强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利益共同体嵌入疫情防控,让全体人民统一成了“我们”,集体行动,步调一致,因而成效显著。反观西方此次疫情防控在隔离问题上犹疑、反复与纷争,背后有体制上的弊病,有理论上的悖论,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现实的利益分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全人类的敌人,政治体制、个人权利、文化习惯等都不足以解释西方社会对隔离和戴口罩等防疫举措的反感和抵抗,不同群体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碎片化社会才是真正根源。富裕者捍卫的是所谓自由权利,而贫困者抗争的不过是个体的生计。

  在古汉语中,“贫”曰无钱,“困”曰无路,现代理论将“贫困”界定为机会、能力、安全和权力等社会性因素的缺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历史证明,无论是社会救济、还是开发扶贫,单一模式的扶贫工作都难以系统性地解决贫困问题,精准扶贫才是根本解决贫困问题的正确路径。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只要我们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实干兴邦、实干惠民,就一定能够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系国家卫生健康委派驻临汾市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