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旅行业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准了路径,是今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对重构文旅行业理念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旅游产业的发展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内涵,丰富旅游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就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讲话;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提升临汾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临汾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兼具着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和秀美风光,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重要着力点。
擦亮品牌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临汾的品牌底色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源地,这就要求我们围绕中华文明发源地品牌,发展壮大文化市场。所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始终自信自强,敢于守正创新,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这一竞争优势,全面支持推进历史与人文交互利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产品研发,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蔚然成风,擦亮临汾地域特色品牌。
集成品牌特色。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心组合包装打造“黄河文化”“根祖文化”“尧文化”“丁陶文化”“晋国文化”等旅游景区,最终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和文化旅游黄金线路。要打造集群式、链条式、一站式、溯源式特色服务,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二次消费比重,加快旅游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文旅项目建得起、能盈利、留得住。文化的传承和守护是每代人的使命,要让文物在新的时代融入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艺术时尚和创意元素,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活化利用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共赢,既保护历史遗迹,又使其焕发新活力。
深挖品牌本色。临汾是厚重历史文化的聚集地,文化遗存丰富。10万年前,丁村人在这里繁衍生息;5000年前,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在这里定都;战国时期,晋文公在这里成就了千秋的霸业;500年前,在洪洞大槐树下进行了18次大规模移民。这些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开发产业背后的产业,立足现有文旅资源,潜心挖掘、精心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的精品力作,构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用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和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以旅彰文,展现临汾的美好形象,唱响“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旅游品牌,以此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让世界了解临汾,让临汾走向世界。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传承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不断注入崭新的时代内容,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具体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我市文旅行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临汾故事。
(作者单位:中共尧都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