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尧都区乔村新村,街宽路畅,楼净窗明,旁边的锦悦城商贸市场更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而3年前的乔村,还是个位于临汾市南城城郊接合部的典型城郊村,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完全得益于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服务集体经济、服务村民致富、服务群众生活的“三服务”举措。
近年来,面对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乔村党支部一班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以落实“定查评”工作法为载体,探索形成了“两定四做一兑现”工作机制,有力地服务了乔村转型跨越发展,服务了村民走上富裕路,服务了村民生活得以更大改善。
服务有目标 班子有压力
自尧都区2003年实行“两定一查三评”制度以来,乔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两定”工作,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大盘子,每年至少完成一个新目标,确保了发展思路长期有效地贯彻下去。
村“两委”定大事、要事。每年的冬训和“三评”会前,乔村召开“两委”会议,商讨下一年的工作,定出目标草案。在“三评”会上,组织村民代表、全体党员、有影响力的在外人员等对草案进行审议、表决,形成要办的大事、要事方案,并报尧庙镇党委审批后公示。
2013年,乔村公开承诺了5件实事,其中的一件就是在“三评”会上有村民代表提出:“现在我们的锦悦城商贸园区正常运行了,需要很多劳动力,但村里的年轻人没有相关技能,招工时缺乏优势。”根据这个提议,村“两委”把对35岁以下村民的技能培训定为今年要办的大事,3月份和7月份分两批培训了120人,目前,这部分人中有87人实现了就业。
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定实事、好事。围绕村“两委”的中心任务,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定”出工作任务和要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乔村共有党员23名,党支部实行“1+2”工作法,即每名班子成员负责带好两名党员,根据他们的特长,对他们设岗定责,年龄大、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负责矛盾调解一类的工作,年轻的党员参与重点任务和日常工作。2013年,全村党员共做出承诺115条,目前已兑现90%以上。
服务有堡垒 干部当先锋
目标定下来以后,如何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使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形成服务发展的合力?围绕这个目标,乔村坚持开展了“四做”活动。
为落实“两定”工作目标,党支部首先作出表率,要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
随着城市扩张,过去是“城郊村”的乔村,已经变成了典型的“城中村”,加之长期以来村里落后的生产、取暖技术,使得整个乔村环境污染严重,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乔村的现状,仅靠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了,乔村该怎么发展,就成了村“两委”思考的头等大事。
2007年,借乔村被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契机,乔村“两委”班子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城郊村学习,经多方研究,逐步形成了“村为主体、整体搬迁、市场运作”的思路,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规划,确定了整体搬迁方案,经过三年努力,2010年12月,乔村新村建设工程如期竣工。
新村建成了,乔村“两委”调查摸底听民意,开会研究拿办法,先后7次修改起草了4种分配方案,由村民代表投票决定,总体上实现了村民每户户均两套,每套平均在120平方米以上,如果不要住宅楼的,每个指标可以获得10万元经济补偿。为了体现公平公正,村党支部书记补根柱和村委主任张跃进率先带头亮家底,把他们分配的房子公示出去,让村民监督,同时带领其他干部和党员也照着做,圆满完成了分房任务。
村民搬进了新村,但有群众反映说房子开销太大住不起。村党支部书记补根柱通过实际了解,发现以前在平房里烧的是蜂窝煤,用的是井水,开支很小,现在住进了楼房,好是好,可是一年的水、电、暖、煤气、物业费用,一年没几千元下不来。经过科学论证,由乔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临汾瑞亿房地产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开工建设了“锦悦城”商贸园区项目。锦悦城的建设,让乔村实现了“地有所补、壮有所为、房有其惠、富有其源”。目前,锦悦城已入驻商户160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带动就业5万余人。村民人均10平方米门店,还有集体分红,较好地解决了村民致富的问题。
为落实“两定“工作,乔村23名党员做攻坚克难的带头人、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热心公益的带头人、化解矛盾的带头人。
补根柱经常对党员讲这样一句话:“和平年代不需要你们去扛枪、去过江,就是要大家为群众多服务、多贡献”。在新村搬迁中,新村选址在汾河沟沿上,这里是一片盐碱荒滩,用来建设新村很合适,但这里有200多座村民的祖坟。拆迁难,迁坟难上加难。为妥善解决村民祖坟迁移问题,乔村村委会在西下庄村的偏远荒地上买了一块地用于安置整体迁移的坟墓。“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先迁坟地,并每人包联3-5名拆坟户,起早贪黑,走村串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感动了乡亲们。仅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新村建设征地任务,做到了无一户强拆、无一例上访、无一起重大纠纷。
为了当好带头人,党支部提出了党员“三个一”工作法,即每人包联一户贫困户、一户老弱病残户、化解一处矛盾纠纷。对贫困户就是帮他们搞创业,党支部书记补根柱自己每年最少要帮一户贫困户脱贫;对老弱病残户就是帮他们搞服务,买了米、买了面帮忙搬上楼,生病了帮忙送医院,通过这个活动,群众和党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服务有动力 党员添活力
只有做到赏罚分明,实实在在搞兑现,才能保证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才能让大家干得有盼头、有心劲。工作中,乔村党支部高度重视平时监督和年终评议,并按照评议结果做到了经济、政治上的“兑现”。
一个是平常的监督。村里的村民理财小组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大家公认办事公道的村民代表组成,在每月一次的支部例会上由他们负责对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工作进展、日常表现情况等进行“记账”、打分。再一个是“秋后算账”。在“三评”会前,党支部提前下发100份调查问卷,针对班子成员一年的工作表现,不确定对象地征求群众意见;在“三评”大会上,每个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都要上台亮相,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未能完成年初目标的要做出解释说明,并接受群众质询;最后由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打分排队,结合日常工作表现,形成一个总成绩,由支部书记宣布并点评总结。
经过多年的努力,乔村在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村民收入上,由原来靠种地、打工变成现在户户有固定门店,人均收入增长到1.2万元,随着锦悦城的发展,预计三年内将达到5万元。住房上,新增住宅面积6万平方米,户均280平方米,有线、宽带、暖气等配套齐全。民生上,乔村大学生的学费全部由集体资助;每年投入100余万元,组织村民外出旅游;新建了4000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年满60周岁的村民可免费入住,并享受每人每月150元的养老补助。文化上,新建了集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楼,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住上了新房,赚上了工资,解决了问题,乔村的民生事业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温暖。乔村党支部的一系列贴心服务,让村民们真正走上了一条温暖、幸福、安康、和谐的小康路。
(记者 赵玉峰)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霍州市国税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下一篇: 安泽县:重拳出击治理“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