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尧乡农发大文章

2013-12-07 09:52: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市自1995年立项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15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面积24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及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11万亩,土地治理总面积达20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投资23.76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投资13.2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30多个。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根本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理清思路谋转型。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资金是核心,也是把目标变为现实的关键支撑。农发人抓住“资金争取与统筹”这个重点,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专项资金,按比例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努力探索社会资金、涉农资金、金融资金整合投入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规模,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内容,坚持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突出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综合治理“三大板块”建设,大力强化农业设施基础,解除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努力提高耕地的投入产出率,提升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标准,努力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产业与科技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两个要件。为了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力度,扶持产业化项目21个,落实贷款贴息项目12个,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品牌,努力推动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依靠产业化项目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强基固本稳转型。在搞好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上,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中心,以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综合治理为土地治理的三大板块,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耕地的投入产出率,提升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标准,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严把规划设计关,增强土地使用效应。严把工程施工关,突出抓好工程质量标准。以土地治理项目为平台,把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把土地治理与农业经营项目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建设效益,最大限度实现粮食和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扶持产业带转型。产业是农民增收的载体。在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上,围绕临汾粮食、蔬菜、水果、干果、中药材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品牌,狠抓市场流通、产品储藏等环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农民合作组织的培育与扶持上,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监管和服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进程,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经营状况良好、运行和管理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商品化、储藏保鲜设施化”的发展轨道上取得新突破,进而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和效益化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助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为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档次、出成果,农发系统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建设示范园区,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上下工夫,力求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在加大科技引进和强化技术依托上,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优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强化项目区农民的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农民带头人。

在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按照加快“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着眼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选择不同侧重点,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努力在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等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此外,农业开发集中打造的尧都区百里汾河生态产业园、襄汾县双龙湖休闲农业观光园等,也成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和金字招牌,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作者系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宋林 )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