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向腐败

2014-01-18 09:16:34 来源:未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出台一系列反腐新举措,有不少新亮点,施行的结果,成效显著,捷报频传,人民群众耳目一新,提振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亮点一:整肃党风,清除腐败土壤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第一个动作,就亮出“八项规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不断推出实干举措,彰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举国上下精神面貌为之一振。这些举措虽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无论是公款吃喝还是封路管制,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些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给腐败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好的作风可以赢得民心,“屏蔽”腐败。严格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铲除了产生腐败的土壤,为反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为新一轮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一年来,效果明显,党内对外、全国上下气象为之一新。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抓落实、动真的。以前也不乏各种规定、制度,这个不能、那个不许,规定并非不完备,但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形同虚设。新上任中央领导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他们言必信、行必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来抓。一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从遏制舌尖上、车轮上、会所里的腐败,到禁止公款购买月饼、贺卡、烟花爆竹等,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政策出台。2013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件,处理超过2万人。

成功的原因之二是中央领导率先垂范。

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从我做起”作表率,是新一届党中 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和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承诺改进作风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习近平总书记上任首次出远门去广东视察,既无列队迎送,也没有欢迎横幅。不封路,所乘车辆在深圳市区三次被后面的群众超车,险些被追尾;在宾馆吃自助餐;给邓小平铜像献花,不铺红地毯。201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参加音乐会,与普通群众一起排队入场。习近平总书记在饭店自掏腰包买包子吃,一时都传为美谈。中央领导带头垂范具有风向标作用,有效警示了全国党政领导干部。

亮点二: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重大违纪案件影响恶劣,一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群众反映强烈。“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这时候,需要亮剑出鞘指向腐败,严厉惩治,增强震慑力度,彰显反腐决心,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给群众以希望和信心。

2013年初,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反腐败要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是针对长期、复杂、严峻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提出的战略性、阶段性目标。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强调,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不论什么人,不论在哪个领域,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提出阶段性目标:经过今后5年不懈努力,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的危害大、影响大,打老虎警戒作用更加明显。十八大到三中全会前后一年多,已有17名副省级以上的干部被查,其中包括两名十八届中央委员:中石油原董事长、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公安部党委副书记、排名第二的副部长李东生。一系列官员的落马,显示了中央高层惩贪反腐、澄清吏治的决心,这必将为三中全会后开启的新一轮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亮点三:制度建设,铲除腐败根源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既要严厉惩戒,使其“不敢腐”,又要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其“不能腐”,这才是根本,这才能封堵腐败漏洞,同时避免反腐败成为一阵风、走过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三中全会就推进制度反腐,有一些新举措。

(一)强化纪委的地位和作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就要交给纪委监察部门,就必须强化纪委的地位和作用。过去纪检监察有点尴尬,叫“党委领导下的纪检监察工作”,同级纪委工作难以开展,查出案子寥寥无几。三中全会加大对地方纪委系统的垂直领导力度,主要从“事权”和“人权”两方面发力:首先是纪委书记选派,以上级纪委提名为主,三中全会前后有16位省级纪委书记是从外省、中央部委直接“空降”到任;其次,腐败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须向上级纪委报告,查办腐败案件要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这是约束“一把手”最具实质性的手段。

(二)《决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其中的“有关事项”颇耐人寻味。中央纪委在解读三中全会《决定》时提出,新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将启动试点。今后,中央将制定配偶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这意味着,新提拔党政领导及其家庭成员的就业、家庭财产等信息将从试点开始,逐步公开,而众多的“裸官”们也将受到当地纪委更多的监督。相信这种约束党政官员权力的改革,将尽快全面推开,并最终制定出台中国版《阳光法案》。

(三)各项改革措施有助于制度反腐。

《决定》诸多措施,强化了对权力的规范与制约作用,从制度上堵住了腐败的缺口。例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权,这些都会减少政府控制的实权,从而使领导干部“寻租”的空间大大减少。这些改革举措,无疑将减少官员的“寻租”空间,规范行政行为,遏制腐败蔓延。

又如,建设法治中国,“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当前,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在财政上依附于地方政府,在审判中就很难做到独立公正。三中全会“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让人对司法独立充满期待,这也无疑有助于推动依法反腐。

中央纪委不断完善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三中全会完善了巡视制度。巡视工作重在找问题,中央20个巡视组下去,让腐败无处藏身。进一步完善了网络举报制度、保护证人、举报人的制度。2013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经整合和改版后正式开通,成为贪官落马最权威的发布渠道,被誉为网络反腐“正规军”。同时强化国际合作,打击腐败分子外逃,并健全官员追逃追赃机制。中国转入制度反腐新阶段。相关规定和措施一旦实施,使腐败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作者单位:市委讲师团 许新年)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