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喜欢与老百姓“拉家常”

2014-04-26 09:17: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与老百姓拉拉家常,同普通群众嘘寒问暖,察民情,体民意,解民难。

若是领导干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群众话”与群众交流,效果会不言而喻。相反,如果打着“官腔”、说着“官话”,引起群众反感,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说,领导干部会不会说“群众话”,能不能与老百姓拉好家常,关系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领导干部与老百姓“拉家常”,各级领导都提出明确要求并躬身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内涵深邃但又通俗易懂的群众话。省委书记袁纯清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一起耕种,坐在农家炕头上拉家常,并深有体会地说:我认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劳动的机会较少,更应该珍视劳动,每年都抓抓铁锹,挥挥锄头,接接地气,沾沾泥土,不见得干多少活,要害是不忘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是感悟劳动人民之伟大、体验劳动创造财富之快乐。”这些带着泥土气味的“群众话”,是领导干部亲民、爱民、为民的生动写照。

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并不会也不屑与老百姓“拉家常”,到群众中净说些大话、空话、套话,有的干部与群众谈话时甚至还照着稿子念,这些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话,只能令老百姓生厌,浪费老百姓的宝贵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领导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不端正,与老百姓的感情不深厚,把深入群众当做一种例行的公务,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把深入群众当做作秀,图形式,走过场,即使到老百姓中间也是几句耳熟能详的客套话,糊弄一下、应付一下就了事了。河北省兴隆县孤山子镇委书记边大吃大喝边辱骂人民百姓:手里端着米饭,嘴里吃着猪肉,最后还得骂你娘。老百姓就是这副德行!不能给脸,给脸不要脸!”领导干部与老百姓“拉家常”,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实践活动、了解掌握实情的最基本途径。领导干部与老百姓“拉家常”,就能够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说得老百姓喜欢听愿意听,就能够引起领导与群众的情感共鸣,但真正拉好家常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它要求领导干部讲话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俗”,即通俗化、大众化,运用人民群众的熟言口语和简明比喻,通俗地阐释深奥的道理,简明地说明复杂的事物,形象地表述抽象的概念,轻松地道破严肃的问题。二是“实”,即讲实在、实用、实际、真实的话,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心口一致。不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假话,不说信口开河、无中生有的谎话,不说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违心话,不说虚情假意、不准备实行的空话。三是“新”,能够从本地区本单位的现实和发展的特点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开拓新境界。四是“精”,就是所说的话一定要短小而精悍、简约而精炼、通俗而精深,具有简洁明快、言简意赅、言约意丰的特点,完全是去掉“水分”的“干货”。

当然,领导干部要练好“拉家常”的功夫,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真正深入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轮一轮锤子,抓一抓锄头,解下领带、挽起裤腿,与工人师傅谈笑风生,与农民兄弟拉拉家常。在与基层百姓的平等交流中学习群众语言,在坚持不懈的“接地气”中成为群众的亲密朋友。

 

李俊勇(作者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