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四化”战略、对接转型综改试验区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是实现“临汾梦”的重要载体。3月初,我们深入沿汾6县对经济带建设推进情况再一次地进行了调研,调研中看到整体推进进展快、投入大,沿汾各县(市、区)都满怀信心,干劲十足,深感这项工程确实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对临汾未来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意义重大。
一、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启动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清晰的思路,采取了得力的措施,在经济带内实施了河道生态治理修复、道路交通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大工程,目前五大工程正在扎实有效地积极推进,沿汾各县(市、区)都能当做一项重大工程,拿在手上,全力以赴,挤出最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努力把汾河流域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带、绿水带、生态带和新型城镇带。
实施河道生态治理修复是经济带的核心工程。两年来,沿汾6县围绕优化生态空间、绿化区域生态景观、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实施了河道生态治理修复,努力把经济带打造成生态空间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居住环境优美的和谐宜人幸福安康的晋南优质生活圈。尧都段(汾河屯里桥北段生态治理)总投资4.28亿元,治理长度5.08公里,河道治理面积2543亩,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工程已完成;橡胶坝、机电设备及部分附属设施工程正在有序进行,预计5月底全面竣工。襄汾段总投资10.58亿元,一期投资5.75亿元,对上游段和城区段20余公里进行深度治理,已全面完工;二期投资4.83亿元,对下游段11公里进行一般治理,河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洪洞段总投资15亿元,对汾河全线48公里进行治理,城区段6.9公里的深度治理、恒富桥上游至霍州界28公里的一般性治理,下游接尧都区13公里的中度治理,工程累计投资10亿元,东岸景观广场已向市民开放。霍州段2012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城区段已具备蓄水能力,将会按期投入使用。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预计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沿汾道路建设是经济带内基础设施重点之一。市委、市政府重点实施的滨河东路贯通工程、临汾北外环高速公路改造升级等重点项目,尤其是滨河东路贯通工程,南起襄汾,北至洪洞,是贯穿沿汾“一城三区”的重要通道,全长50余公里,总投资40余亿元,道路建设等级均为宽60米的城市一级主干道,这是加快推进滨河文化旅游交通走廊建设,打造沿汾河低碳、健康、安全、宜人的交通环境的重要举措。尧都段南延工程总投资10.8亿元,北起平阳桥迎宾路,南至襄汾接壤处,全长8.6公里,路基和地下管网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路面结构层铺设工程;北延工程总投资6.7亿元,南起涝洰河入汾口南,北至洪洞县交界处(韩村),全长7.6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襄汾段北起襄汾县与尧都区交界处,向南跨汾河与县城丁陶大道连接,全长15.5公里,总投资8.8亿元,路基土石方工程、涵洞工程、雨水管道工程及砂砾垫层铺设工程及桥梁碎石桩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水稳碎石底基层和路面基层铺设,预计5月份可竣工通车。洪洞段全长13.9公里,总投资12亿元,全线路基已完工,正在加紧工程各方面建设进度,预计7月底竣工。
产业园区建设是保证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委、市政府结合临汾产业结构、产业基础,经济带内资源、气候、水文等地理特点,在经济带内分别从工业、农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四大方面规划布局了44个园区,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集群。尧都区重点打造贾得工业园区和汾河煤电化工园区,汾河煤电化工业园区已有同世达集团、大唐临汾热电、和诚建材、海姿焦化、中电投临汾热电等17家企业入园;贾得工业园区即将入驻中煤煤化工项目、中国五矿集团西里北铁矿综合开发项目、同世达与太原煤气化公司300万吨焦化项目以及山西正杰电器易地扩建项目等。洪洞县规划实施了12个园区,包括3个农业园区、4个工业园区、2个旅游景区、2个物流园区和1个滨河新区。尤其是洪洞甘亭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重点发展精密铸造、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现已入驻华翔美的精密制造和华翔格力精密机械加工、飞虹微纳米光伏电等17个项目,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1亿元。曲沃在经济带内打造了五大工业园区和八大农业园区,特别是作为曲沃目前最大工业经济体的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园区,已具备了年产700万吨铁、800万吨钢、7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襄汾县按照“要素集聚、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河西煤化工园区、河东冶金焦化工业园区、永固绿色铸造科技产业园区、制药工业园区和星原冶金工业循环园区等五大工业园区。
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是优化经济带内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围绕塑造“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晋国风”的临汾特色文化旅游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带内打造了以尧文化、大槐树文化、晋国文化、丁陶文化和中镇霍山为主的五大文化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集散地。尧都区以尧文化为主题,以尧帝陵景区、尧庙华门景区、仙洞沟景区为依托,分别打造了东部、中部、西部三条精品旅游线路。襄汾县突出“中国源头﹒文明根祖”主题,着力建设龙澍峪风景区、丁村文化旅游景区、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汾城古镇旅游景区、玛斯兰德温泉小镇和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力争打造5个国家4A级、1个国家5A级景区。洪洞县在打造大槐树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又规划开发了广胜寺旅游景区,总投资48亿元,建设周期约为10年,规划面积7320亩,一期已完成投资8.5亿元,二期及景区景观建设进展顺利。曲沃县突出打造了以晋国文化旅游区、桥山黄帝文化旅游区、磨盘岭农业观光区、太子滩休闲观光度假区、浍河自然风景区、景明生态旅游区为主的“六区一线”精品旅游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曲沃的晋国文化旅游区内建设的全省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晋国博物馆,目前主体建筑已完工,配套旅游公路已全线通车,装修布展、绿化美化、商铺及停车场等后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今年6月份左右将开馆面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保持经济带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带内实施“扩容提质”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不断释放新型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巨大潜力,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临汾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尧都区重点进行东城建设,总面积7.8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华州路、华康路、尧贤街为主的“两路一街”道路框架。下一步,将实施“北进东扩、西南提升”工程,进一步拓展东城发展空间,形成东城、空港交相辉映,新城、老城相互融合,汾河、涝河、洰河生态景观一体发展的新格局。襄汾县坚持“东提、西扩、北推进”的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实现城区20平方公里、15万人口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宜人的美丽襄汾。洪洞县重点建设滨河新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00亿元,把滨河新区打造成为财智要素集聚、功能多元复合、生态人文和谐、水绿交融共生的生态宜居新城。曲沃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建设“大县城”的战略思路,实施了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5000余亩的东城新区开发,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二、加快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项目建设对土地、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和融资渠道单一的矛盾依然突出;项目准入、立项、环评、规划、审批等程序上,依然繁琐冗长;随着汾河生态治理修复的深入,形成了多个为群众免费开放的公园或湿地,汾河河道河床上升导致清淤、公园湿地管理等维护费用成为一项很大的开支;产能与环境容量的限制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对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认识。建设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对临汾乃至晋南甚至山西发展都具有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经济带所创造的效益不仅仅是生态、经济等方面的,要更加注重发挥其社会效益,把其作为一个各种利益相互交织的综合体来推进,努力实现综合效益。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带的建设,突破了县域行政划分,不再是一个县域内的经济体,它是我市探索板块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实践。经济带就像糖葫芦一样将沿汾6县“串”了起来,形成了具有临汾特色的板块经济集群,成了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的经济体。
二是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对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带内的注入。一个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完全取决于资金、技术、信息、土地等一系列生产力要素的累积以及一系列要素的合理组合。要不断与沿汾6县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型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整合,实现各种资源在经济带内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带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土地而言,要更加注重单位面积的GDP产出,提高单位面积GDP的产出效率,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就资金而言,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融资,解决经济带内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三是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园区内的工业企业。经济带内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共有18个,曲沃生态工业园区内的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是我市唯一一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2012年年营收总额141.0302亿元。企业建成的自备电厂,可对高炉余压、烧结余热进行回收用于发电;焦化配套的煤气发电、干熄焦发电及余热发电建成投产后,可使企业用电完全实现自给,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依靠自主发电、实现负能生产的钢铁企业。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废气100%回收利用、污水零排放和废渣全部再利用,真正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强势运作,不断做大做强。立恒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减少项目审批环节,让权力无处“寻租”。政务服务效能的高低,是发展环境好坏的最直接体现,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已经成为决定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的主要因素。要针对签约在建的重大项目,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保障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明确责任主体等办法,从源头上解决审批手续办理相互制约、程序繁琐冗长、企业多头往返等问题,为项目更好更快落地、开工、投产、发展畅通道路。
五是要进一步改变招商观念,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随着政府招商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投资越来越理性,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对于招商的成败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招商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人员是否专业。靠喝酒、吹牛就能招商的时代已经过去,要真正改变过去人人都要招商的理念,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迫在眉睫。
要打破现在以县为单位单体招商行为,在全市范围围绕经济带产业规划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整体招商,从社会、机关抽调最适宜招商的干部和专业人员,组建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专门进行多方位招商。
三、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前景展望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全省重要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我市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立体生态环境最好、提升塑造潜力最大的区域。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把经济带建设成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人才高度集聚、富有创新活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展望未来,到2015年,经济带内综合实力明显增强,GDP占全市比重超过80%,财政收入比重超过7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建成18个新型工业园区、12个现代高效农业特色园区、9大生产性服务业园区、5大文化旅游景区;要素集聚效应全面凸显,集聚全市70%的人口,城镇人口达到165万,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成为晋南城市群乃至全省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富集地;沿汾河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2平方米,国家级生态乡镇比例大于20%,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到2020年,经济带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彰显,沿汾跨越崛起、东西两山全面振兴,成为引领黄河金三角、辐射中西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经济示范带。建成中西部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形成先进制造、新型化工、绿色能源3个千亿产业集群,3个千亿园区板块,10个百亿企业方阵;建立跨城市、高聚集、流动畅通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成为在全省创新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取得重要进展,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为农民市民化创造广阔空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目标。
时下,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内热火朝天地建设场面,各大园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物流,正承载着“临汾梦”,迸发出无穷的活力,展示出无限的希望,在支撑临汾“沿汾崛起、两翼齐飞”,实现率先转型、全力跨越新格局的同时,也将一个文明开放、富裕和谐的新临汾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作者:市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要听得进群众的话
下一篇: 制度决定态度 机制转变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