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肩挑”的实践成果一是机构精简、工作灵活、效率提高。过去,乡里是党委、政府两套班子,两套人马。书记、乡长各司其职。遇到需要共同协调处理的事情,难免因互相意见不一致而产生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工作效率。“一肩挑”后,最大的特点是主官合一,减少副职,交叉任职,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也因此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工作方式的灵活机动,促进了班子的团结,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财政负担大幅减轻。“过去书记、乡长两部车,现在就一部,节省了许多开支。”一位乡干部说。改革前,凡是上级政府设置的局、办、中心等部门,凤城乡都有相应的办公室或站、所。改革后,除了保留必须的站、所外,只设置了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三个综合办公室。事业单位只设置了财政统计服务中心、计生文体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三个服务中心。大大缩减了招待费、办公费等多项费用开支,减轻了财政负担。
三是“一把手”责任心提高。过去书记、乡长两个人的工作量,如今都压在“一把手”一个人肩上,工作压力大了,责任心也增强了。很多乡干部都有这样的感触:“过去书记、乡长遇到事,首先考虑责任归谁,现在是‘一把手’负责,不做不行,不用考虑推给别人。”二、对“一肩挑”的深入思考“一肩挑”制度的配套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完善。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级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现。现行的乡镇管理体制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很不适应。书记、乡长“一肩挑”还不能完全解决一些基层站、所等事业单位与乡政府之间的责权不一致等问题。
以国土资源管理为例,人、财、物权均在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在实际工作中,土地使用审批与否,乡政府无法干涉,甚至连知情权也没有。但是在土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土地使用责任,却得由乡级政府承担。还有安全生产、质量监管等方面,乡镇一级政府都存在有责无权、权责不一致的问题,非常不利于乡级政府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下一步,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这一类问题。
“一肩挑”监督制约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书记、乡长“一肩挑”,监督制约制度与过去相比,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权力布局由相对分散变得高度集中,各项工作的决策、实施、监督,都是“一把手”一人负责,财政资金的使用决策、审批一人说了算,风险加大。二是党委领导人大、人大监督政府的监督格局发生变化,现在一名副书记兼任人大主席,监督政府的对象—— —乡长,又是领导自己的党委书记,其监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一肩挑”的实施过程中,如果稍有偏差,就很容易造成权力过分集中、个人专断和滥用权力,很容易混淆党政职能,出现“以党代政”的状态,容易造成监督失控,滋长家长作风。我们必须加强对乡镇级党政“一肩挑”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扬长避短。一方面,通过班子议事、民主讨论、集体决策,定期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加强对一把手的民主监督;另一方面,“一肩挑”一把手要主动向乡级人代会定期述职,接受监督。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干群观念,按照全新的标准认识和运行交叉任职和“一肩挑”干部,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等各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约束权力、监督权力,逐渐形成“一肩挑”干部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赵建国 白岗锋)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下一篇: 大力发展临汾旅游业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