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旅游业现状
2、资源规模小,景点分散,吸引力不高。我市旅游资源不能说不丰富,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2595处,其中仅国家级的就有13处,省级的有52处。但是目前形成规模、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并不多,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在旅游市场上缺乏吸引力。
3、资金投入少,开发档次低,“立业”支撑力不足。财政投入旅游开发的资金有限,而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认知程度还不高,缺乏投资热情。
4、接游业务少,联合程度低,行业凝聚力不强。目前我市虽然开放的景点不少,但由于景点分散、缺乏景点组合线路、距离远、路况差等原因,客源极不稳定。自主来的散客多,由旅行社组织来的少;“接待型”的多,“经营型”的少;“一日游”客人多,需要安排住宿的客人少,难以形成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景点的联动,经营效益不高。各旅行社接待组织外地客人的积极性不高。
对宾馆、饭店的行业管理难以实施,整个旅游行业缺乏应有的凝聚力。
5、宣传推介少,外界名份低,拓业原动力不足。我市旅游业在组织整体促销和开展规模宣传方面存在明显不 足。
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科学谋划全市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规划,致力于多产联动建设,实现整体推进。跳出旅游业的视角,整体考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联动作用。除遵循市场导向原则、特色原则和区域合作原则外,应注重致力于多产业联合,整体推进,达到互惠双赢,共同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狠抓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媒体和互联网,以及各种大型交易会等主动宣传临汾旅游,通过洪洞根祖文化节、古县牡丹节、尧都锣鼓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宣传临汾旅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向全国大力推介临汾旅游。
4、改革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新体制下的整合。在全市范围内打破景点区域隶属和旅游、酒店、交通运输等企业经济体制局限,由政府牵线,通过改组、改造、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集游、行、住、食、购、娱一条龙服务的地方股份制旅游业联合体,“以市场化手段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实施旅游市场的开发。整合机构,拆除部门之间的门槛,实行部门联动,成立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旅游、物价、公安、交通、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发展旅游业办公室,作为政府特设机构,行使协调指挥涉旅部门和行政区划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管理工作,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5、努力开发特色产品,带动旅游购物。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积极支持企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研究和开发富有地方特色、产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利用旅游品牌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实施旅游促销,带动旅游购物,推进我市核桃、贡米、小杂粮、苹果、黄梨等名优土特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孙新年 裴欣丽 谢嵘)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肩挑”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 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央行职代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