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2009-03-24 08:3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尧都区农村辖区共有108国道、309国道、329、324、203、临大线等省道和县乡公路通过,道路里程长达600余公里。全区共有各类机动车6万余辆。(其中摩托车21000辆,驾驶员约65000余人,非机动车35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千余起,死亡人数近百人,受伤人数近千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形势严峻。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人的因素,包括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参与人和交通安全管理人。首先,机动车驾驶人存在“四差”问题。其一,驾驶技术差。
其二,交通安全意识差。其三,守法观念差。其四,车况差。其次,交通参与者存在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漠。再次,交通安全管理人存在“三个不够”问题。其一,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不够。由于公安交警的警力严重不足,触角短小,管了国省干道和市区,就顾及不了县乡道路,边缘地区常年见不到交警。因此,在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着“盲区”、“盲时”现象。其二,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处罚力度不够。其三,社会合力不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尚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往往是交警单打独奏,唱独角戏,社会整体防控体系没有真正形成。
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机动车车型较乱、车况较差;农村机动车维修保养不规范,病车上路,甚至报废车上路现象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二轮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及电动自行车等不达国 标安全系数低的车辆拥有量在机动车中比例过高。
道路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道路等级低、弯多路窄,存在损坏严重,险象环生;道路开口多,冲击点增多;道路安全设施不配套,部分农村道路无标线、无标志,事故易发点段,安全隐患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另外,农村道路养护不够,路病随处可见。道路交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道路环境复杂,通行能力低下,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路肩无绿化或绿化不规范;道路穿乡镇、村庄而过,路边违法建筑多;农村道路违法占道现象时有发生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尧都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60%以上,死亡事故占整个死亡事故80%以上。因此,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是尧都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道路交通事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走社会化管理的道路,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揽、职能部门主管、单位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管理机制。
推动农村交通管理社会化。建立和充分发挥乡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主管、部门配 合、社会联动”的预防交通事故新机制作用,加快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交通、路政、公路部门严格按照职责职能范围,有效组织对事故多发、危险点段或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在路面维修中认真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农机部门对所辖车辆乱装滥载深入治理,工商部门对“马路市场”管理到位。
进一步加强农民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乡镇、村屯、中心户、示范户、交警中队、农村公安派出所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建立起乡镇—村屯—中心户(示范户)—农户四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并切实履行职责,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推动乡镇派出所参与农村交通管理。创新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派出所及交警中队的管理效能。在尧都区乡镇派出所设立交通协管员,明确公安派出所和交通协管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范围,行使部分交通管理职权,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扭转交警孤军奋战和乡村路失控漏管的被动局面。
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按照公路安保工程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标线设置,提高公路等级,对车流、人流相对密集的农村道路科学规划,适当封闭一些出入口,以减少道路平面冲突点,有条件 的乡镇中心路口安装交通信号灯。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点段和安全隐患的治理。
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充分利用乡、村交通安全员协管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他们对农村“五小”车辆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农村“五小”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档案,督促“五小”车辆的车主及时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驾驶人考证办理驾驶证,提高车辆注册登记率和驾驶人考取驾驶证率,解决好农村无牌无证车辆和驾驶人无驾驶证的问题。
进一步加大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力度。公安交警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做到“六个跟踪”,即跟踪客运班次走、跟踪交通流量走、跟踪农村集市走、跟踪学生上下学时间走、跟踪天气情况走、跟踪交通违法行为高发时段走,最大限度将警力和执法装备摆放在路面上,真正体现路面是交警办公室,严格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建立网络化的基础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建立日常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建立日常严管长效机制、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长效机制、建立严格的培训长效机制、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