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格”纵横谈

2009-03-28 09: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今天,人类历史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正在奋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从事建立一个比较完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大业,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思想道德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建树新的道德“人格”中,批判地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也不无益处,如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助人为善、遵纪守法、不取不义之财,等等,这些规范和要求为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们所接受,那我们的社会正气就能更好地发扬,而对歪门邪道就能更好地抵制。
但是,建树现实的高尚的“人格”,单靠吸取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有益部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更高的具有时代风韵的道德规范。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个更高的具有时代风韵的道德规范是什么呢?这就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高度概括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五句话,20个字,既吸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又汲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新中国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建树新的“人格”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能否建树起高尚的“人格”,说到底还是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如果不从思想上解决好“三观”问题,胸无大局,满脑子私欲,就难以建树起高尚的“人格”。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愿每个有良知的公民和爱国者,都能自觉地建树起高尚的“人格”,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心怀坦荡的人。
人格是什么?人格就是力量,就是正气,就是阳光。一派正气,一缕阳光,让正气吹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阳光撒满山山水水,神州大地。(张同廷)

 来源: 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