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协会是构建和谐村居的生力军

2009-04-04 10:0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发挥协会核心作用村民有了精神乐园张王村共有农户508户,人口两千余人。其中家有60岁以上老人就有187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247人,分别占到全村总户和总人口的34%和12%。
 2005年4月张王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张王老年协会位于村中心,独居一院,整个院落干净整洁,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室、放映室、文化室、理发室。老人们有的品茶看新闻,有的静心阅书报,有的沉着下象棋。
 院内还经常有村民围成一圈,自拉自唱自编的戏曲,围观的人不时大声叫好。以前那种“村北一伙等死队,村南一群老难团,背风向阳是乐园,天南地北瞎胡侃,子孙来唤就吃饭,混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写照再不见了。
 协会为了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聪明才智,他们成立了“老人理发组”、“老人自行车修理组”、“村大街清扫组”。“测量血压处”,给老年人测血压,最高每日有四十余人次。对老人建有健康档案,8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老人及有困难的老人,做到定期慰问。
 协会还成立了以“学校、家长、老协干部”为主的关心下一代领导组,与学校携起手来,教育儿童要遵纪守法、做文明人,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规范他们的行为。开展了以“政策宣传员、农科辅导员、民事调解员、纪律监督员、治安保卫员”为内容的“五员”活动项目。农科辅导员不仅为村民提供农药和种子服务,在小麦播种时期,还亲自到田间地头为村民传授技术;政策宣传员李巧菊带领的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了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50多个。他们把村民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及不孝敬老人的丑事编成节目演出,带动老年人的家庭家家和谐、邻里和睦,使全村形成了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和风尚。
 乐当民事调解员促村居和谐发展张王村老年协会里的几位负责人都是在基层干了几十年的老党员、老干部,有着丰富的工作经 验。他们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深思熟虑,自觉担当起了民事调解员。
 俗话说,人心往下亲,在部分村民当中存在着不赡养老人、婆媳唇枪舌战、互相拆台等不良现象,如何调解处理好这些矛盾?老年协会采取了以点带面、沟通疏导、预防为先和普法教育为主的工作原则。民事调解员经过排查摸底,从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户入手进行调解。为了使多数的老年人学法、懂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老年协会为每位老人印发了《老年法》,并要求子女与老人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文规定,每逢节假日要满足老人访亲拜友、观戏看热闹等内容。做到以敬老之心,办老人之需;以爱老之心,圆老人所想;以助老之心,解老人之困。村民王某某,丈夫去世后,在外打工不慎致残,多年守寡,与婆婆一起生活。她既要伺候年老体弱的老人,又要抚养三个未成年的子女,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她身上。寒冬腊月,连个炉子都生不起,家庭的贫困可想而知。一度间,婆婆对家庭生活感到伤心、绝望,而王某某亦是痛苦不堪,对独居小柴房内的婆婆不闻不问。如果不及时调解,就会导致矛盾激化、家庭破裂。民事调解员分别找到婆媳二人,以法律为武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作婆媳的工作,通过反复深入的座谈,不仅教育了王某某本人,也教育了她的三个子女,如今孙子们争着为奶奶端吃端喝,一家老小和睦团结,互敬互爱。事后不久,老年协会还帮助王某某的婆婆办理了低保手续,为其解决了生活实际困难。
 老年协会为了村里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使敬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每年都要对80岁以上的老寿星赠送礼物,开展“敬老模范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村民常帮娃弟兄四人,为了争创敬老模范家庭,弟兄妯娌之间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对待老人他们比孝心、看态度;比贡献、看行动;比先进、看恒心。通过三比三看,最终他们家被评为敬老模范家庭。老年协会每年在重阳节前夕,都要敲锣打鼓为敬老模范家庭挂匾,为获得“好媳妇”的披红戴花,增加他们孝敬父母的荣誉感。
 村老年协会还大力协助村两委调解邻里纠纷、 家庭矛盾,依法制止虐待老人、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等行为,正民风、树新风,帮助村两委干部从烦琐的民事调解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截至2008年底,全村基本上实现了“三无”村居,即无上访告状、无违法乱纪、无刑事犯罪。和睦家庭、敬老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已达47户53人。
 市乡干群齐努力筹措经费渡难关成立老年协会、挂个牌子不难,可想把老年协会办得有声有色,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易。
 张王村人多、地少,村集体经济薄弱,但是村委会干部支持老年协会的工作力度不弱。他们把老学校房屋腾出来粉刷一新,购置了必要的设施,作为老年人活动场地。村委会还免去了老年协会的电费;得知附近厂子招护路员,村委会主动出面协调,让老年人轮流集体护路,每年收入6000元,转入老年协会作为活动经费;乡政府每年挤出一定的资金,扶持协会工作;市委、市政府帮助协会整修院墙、送来了专款、送来了饮水机;本村在外的许多离退休干部纷纷慷慨解囊,向老年协会献上一片爱心。正是这些涓涓细流般不固定的投入维系着老年协会工作的正常运转。老年协会将财务公开,报表上墙,2008年现金收支情况显示,超支2000余元,超支部分协会几个主要负责人用自己的工资垫支。
 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龄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袁世俊 杜枚珍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