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2009-06-27 09:3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实现转型发展,包括产业结构转型:由单一支柱产业结构向新型多元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增长方式转型:由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产品结构转型: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产品转变。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四个一批”,逐步构建新型、多元、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严格产业政策,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坚持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业。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对同类型企业和产品上下游相关联的企业实施联合重组,通过技术、人才、资金、资源、品牌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是当前企业积极化解金融危机、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构建新型、多元、现代工业体系的客观需要。要积极探索钢铁、焦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实行联合重组的有效模式,打造一批主营业务突出、规模效益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进我市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10户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实现集约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型。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推进力度,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做好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五大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制定和措施落实。要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鼓励企业改进设计、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按照煤—焦—化、铁—钢—材、铁—铸—加—整机装配、煤—电—建材等循环模式,促进粗苯、焦油、剩余煤气的回收利用,发展优质钢、特种钢和精密铸件等新产品,建设具有空冷、脱硫除尘设备的大型坑口电厂,逐步实现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区域经济及三次产业大循环的发展模式;2.规范园区经济发展。规范园区经济发展,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重点是对洪洞焦化、曲沃生态、襄汾河东冶金、侯马加工制造等几个重点工业园区进行规范建设、科学管理。做好园区规划的重新修编、主营产业定位、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职能理顺、园区招商引资等工作,全方位、多层面促进以园区经济规范发展。新建的工业园区,要严格执行规范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和申报程序的规定,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3.积极推广节能技术。要继续扩大节能技术推广的范围和领域,特别是在主导产业节能上要有突破;要积极争取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能量系统优化、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工程。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筹划建立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示范项目;4.加快转型项目建设。要做好主导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布局。要狠抓转型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有市场前景、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搞好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在建项目的投产达效;通过争取扶持资金、招商引资、银企合作、激活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三)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实现发展动力的转型。要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力争在煤炭、钢铁、镁、锌等资源深加工、精加工、延长产业链等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在煤化工、煤层气、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工艺等方面上取得新进展,降低产品单耗,推动全市工业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要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出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推进全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市国资委主任 王超)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