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资源现状
我市自然资源“长于煤铁”“短于水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0立方米,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不足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20,属于资源型、生态型和工程型三重缺水地区。
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且持续减少,工农业用水矛盾突出。
全市多年(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538mm,水资源总量15.2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10.78亿m3。全市人均供水量176—200m3,不到全国人均值的一半。全市1980~2000年年均水资源量比1956~1984年年均水资源量减少5.7亿立方米,下降幅度为30.16%。水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各大泉源出水量普遍衰减,据实测:三大岩溶泉中,郭庄泉衰减40%,龙子祠泉衰减21%,霍泉衰减20%;属于古堆泉域的滦池泉、温泉先后在1993年和2002年断流。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工农业用水矛盾不断加剧。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用水结构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
从用水结构看,地下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0%左右,尧都区、侯马市已经形成大面积地下水超采漏斗区;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看,全市30%以上的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达0.43,大水漫灌现象较为严重;工业用水方面,一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50%左右,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在20%左右,污水处理厂仅有临汾市区、侯马、襄汾建成投运,中水利用基本未开展。
3、水质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量严重减少。
水质污染使大量水资源丧失了可利用功能,全市平川及主要城市附近的河段已全部污染,汾河干流段全部属劣V类水,水流颜色常呈深黄或黑灰色,已失去供水功能。汾河的主要支流涝河为超Ⅴ类水质,洪安涧河为Ⅳ类水质。7座中型水库有两座为超Ⅴ类水质,两座为Ⅴ类,3座为Ⅳ类。
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尖锐。
在时间分布上,我市每年7、8、9三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左右的,黄河、汾河、沁河在我市境内无控制性工程,导致了河道径流集中表现为汛期洪水,而在干旱的春季、冬季,农业缺水严重,用水矛盾突出。在空间分布上,平川7县(市、区)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市的42.9%,年供水量却占全市90%以上,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井越打越深;东西两山10个县水资源量却占全市的57.1%,年供水量仅占全市6%左右。
5、采煤对水资源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采煤深度的加大,对岩溶泉水资源的威胁越来越大。目前,我市平均每采1吨煤,浪费水0.8m3,每年因采煤漏水4000多万m3
,约造成4万人、6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更严重的是采煤破坏了地质储水构造,导致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对策及建议
1、加强用水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管理,最大限度缓解供需矛盾。
针对我市东西两山水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平川腹地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拟进一步加强全市可用水资源的统管通调,即按照东引沁河水、西提黄河水、平川抓节水的用水思路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东部地区使引沁、曲亭水库、涝河水库等现有工程设施最大限度发挥效益,利用马房沟提水工程引沁河水到曲亭水库,置换曲亭水库受益区(包括尧都区乔李等地)地下水开采量,尽快实现曲亭水库和涝河水库暗涵通水,使沁河水惠及洪洞、尧都和襄汾3县(市、区)河东地区,缓解供需矛盾,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西部地区要做好古贤水库、禹门口提水工程涉及的尧都、襄汾、曲沃、侯马、翼城等县(市、区)用水规划,近期应尽量避免受益区增加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审批。平川地区要以节约用水为主充分利用汾西灌区及各大中型灌区泵站的工程设施,统一调配郭庄泉、龙子祠泉、汾河及其支流的可用水资源,按照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原则分质供水,实现平川腹地地下水采补平衡。需要研究制定引沁入汾、南垣灌区、涝河水库等水管单位之间的供水价格协议,使调水工程可持续利用。
2、做好各类水利工程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避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工程设施闲置。
在用足用好东西两山及汾河及其支流地表水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避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工程设施闲置。比如大中型灌区内不宜重复建设井灌区、井片,避免上亿元投资建设的大中型灌区工程设施闲置,效益衰减,职工生活困难。同时水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各县(市、区)应强化执法,把灌区内未经许可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控制在事前和事中,使优质地下水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保障。
3、城市用水管理以尧都区为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尧都区水利局联合区卫生局、市自来水公 司、市公用事业局对城市用水进行全面排查、分类研究对策,强化水资源费征收促进城市用水管理。
4、加强泉域保护治理,遏制泉源流量下降和水质受到污染。
岩溶泉是我市重要的优质水源,现状岩溶泉水利用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0%以上。但是近年来各大岩溶泉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水质保护工作也还有待加强,为此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多管齐下的办法保护各大岩溶泉。加强泉源疏浚治理,设立明显保护标志,设立泉域保护边界标志界碑,加强泉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流失治理、污水排放管理和垃圾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修建漏库等增加泉域地下水补给量,同时严格按照《山西省泉域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加强泉域保护管理。
5、强化水行政执法,呵护我市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为依法治水保驾护航。
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作为执法主体的法律法规就有15部,这些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保护水资源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和圣神职责,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实现依法治水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要用足用好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加大宣传投入,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水行政执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呵护我市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为依法治水保驾护航。
6、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对水资源开发、保护、节约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筹集建设资金。同时,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作者系市水利局纪检组长 郭亚臻 )
来源: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正确把握科学与发展的关系
下一篇: 大学生村干部如何尽快“干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