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仙游,让人痛心不已。但他为社会所做贡献,为人的品行,犹如丰碑永留人间。尤其是他“三辞”的轶事,如一盏道德的明灯,永远激励着后人。
季羡林先生在世时,他先后辞了“国学大师”之称,辞了“学界(术)泰斗”之称,辞了“国宝”之称。这三个称号,是极其崇高的荣耀。对于季老来说,以他毕生的建树和贡献,也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季老辞去了这三个称号。他说: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至高无上的称号不要,要的是“自由自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足以体现了季老高尚的品德和民本的做人准则。
季老的“三辞”,对于当今一些心态浮躁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在当今的社会里,不少人是“见了荣誉就上,见了困难就让”,争名夺利的人屡见不鲜。一些当官的,为了达到升官晋爵的目的,他们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就连在 严肃的学术界,也有人不去花工夫搞研究,而是大搞“抄袭门”,欺世盗名。由于名和利是紧密相连的,一些人求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为了一个“名”,不少人竟折腰,搞得荣辱不分,是非不明,甚至于踏着他人抬高自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
古人云:实为名之基,名为实之表。人生在世,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要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俗话说,功成名就,做人做事做好了,名”就会如影随形。季羡林先生就是把一门心思放在学术上、放在做事上的,他不要名,人们却公认了他的名,他以事业和贡献而名标青史。因此,人们不要心态浮躁,不要刻意求名,而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工夫下在脚踏实地的做事上,放在殚精竭虑的建功立业上。只有事业有成,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所得到的荣誉才能名副其实。除此,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名和利只能是一场幻梦。 (作者:顾仁)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对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 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是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