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至10月,由吴正文和他的团队倾力打造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赢得掌声无数。原襄汾县文联主席、76岁的襄汾文化名人曹文敏一家祖孙三代场场必看,他们为中国汉字的魅力深深折服,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央视精心推出的这档节目,意在拯救汉字危机,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此举引发了曹文敏对汉字命运的深刻忧虑:时下许多人不会写常用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难道曾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汉字,竟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基于这一忧虑,他奋笔疾书写下一篇文章《键盘时代,不丢手写》。在文章中他大声疾呼:回归温暖的手写,重拾汉字之美。他还亲自步入几所中学,自办汉字听写大会,经襄汾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
在总结去年办《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今年4月至6月,央视又推出了《成语听写大会》。曹文敏依然场场不落,情绪极度亢奋,一次次被选手们的出色表现所折服。欣赏之余,他生发出诸多感慨:成语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是中国智慧的高度浓缩,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丽部分,它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美好的佳话……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了解成语除了从课本上学,更多的还是从成语故事中去认识。成语总是和典故连在一起的,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典故、一个故事,它不仅启迪人的智慧,还教人学会做人。
受《中国成语大会》的启发,曹文敏产生了为孩子们讲成语典故的冲动。
曹文敏是襄汾县关工委“五老”讲师团的一名成员,先后被几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他从培育孩子成人成才的目标出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运用成语典故启发孩子们的智慧,教化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先教孩子们从小懂得孝敬父母。他给他们讲陆绩六岁“怀桔孝亲”、黄香六岁“遍枕温衾”、老莱子七十“戏彩娱亲”的故事。孩子们眼中射出善良柔和光芒,回去后对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前听话了、懂事了。
再教孩子们知书达理、讲礼貌,他给他们讲《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子长,宜先知”,让孩子们懂得长幼有序、孝悌伦常的道理。
从“孔融让梨”,他想到了与孔融有关联的两个成语:“不甚了了”和“不识时务”。这两个成语是何意,他当场向孩子们发问,一连问了5个人,没有一个能回答出来。
于是,他给他们娓娓道来。
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鲁县(今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为人恃人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观念相背。所作散文,锋利简洁,多讥嘲之辞。又能诗,为“建安七子”之一,因触怒曹操被杀。
他讲成语“不甚了了”的由来。相传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聪明过人,10岁求见河南太守李元礼。他来到太守府前,对守门衙说:“请禀告太守,他的一名亲戚求见。”门衙问他是何亲戚?他说:“到了府庭再相告。”门衙见他虽只有10岁,但大气凛然,不敢怠慢,只好让他进去。李元礼见孔融后,问他与自己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道:“我的祖先孔丘(孔子),曾请教过你的祖先李耳(老子),因此我们两家还是世交呢。”中大夫陈韪进来听说此事后,随口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为: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怎么样。)孔融见他小看自己,马上反驳问道:“这么说来,你小时候是‘了了’呢,还是不‘了了’呢?”(了了:清楚,明白。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很明白。)
再说,孔融是怎么触怒曹操被杀害的,这就引出了成语“不识时务”。
上面讲了,孔融恃才傲物,他经常讥讽、反对曹操。他写信嘲笑曹操攻打司马桓平定边镇之乱;写文反对曹操提出的禁酒尚俭的生活作风。曹操很恼火,又因孔融名气较大,不便下手处罚他。后来曹操当上汉献帝的大将军及丞相,实际操纵了中央政权。孔融不满他篡位,又百般反对,曹操终借故将孔融满门抄斩。东汉的荀悦在编著《汉记》时,称孔融的行为“不识时务”,指认不清形势和时代潮流。
讲罢两个成语的由来,曹文敏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两个成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孩子们的回答是:要学习孔融的聪明智慧,决不学他恃才傲物、不识时务。
成语是寓言育人、意蕴优美的词汇。训练孩子学习与掌握成语,可以增长他(她)们的才智,还能提高孩子们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促进孩子们的成语学习,曹文敏总是先把成语布置给孩子,让他们翻字典、查资料,找到出处后,作出自我回答。譬如,他列出以下10个成语:笔扫千军、指鹿为马、走马观花、金屋藏娇、不耻下问、杀妻求将、徙木立信、讳疾忌医、负薪挂角、单刀赴会。之后,孩子们从《成语词典》《成语故事》《辞海》等工具书中,有的从网络上一一找到出处,给出了答案。
曹文敏说,成语知识全凭日常积累。提高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学会做人,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现今,大多数家长都是知识型,不少家长还具有高学历,拿到了大专文凭,家长们应当担起此重任,孩子们回到家里,要主动训练孩子学习成语,千万不能一味催促孩子完成作业,也希望学校老师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给孩子留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
才思敏捷的曹文敏,在本文结束之时,也不忘送读者10个成语,请众友猜一猜,看它出自何处?博士买驴、暴虎马河、背城借一、老妪能解、东食西宿、白云亲舍、卜昼卜夜、鸡口牛后、堕甑不顾、倒屣相迎。你能不查资料回答出来几个?嘿嘿,博得一乐。
本报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