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史静茹在广场领舞
在我市平阳广场,常年活跃着一支中老年舞蹈队。每天一早一晚,这支上百人的舞蹈队给城市增添不少色彩,在舞蹈队的前面,一个娇小的身影总是那么吸引人的眼球,她带动着上百人跳着一曲曲欢快优美的舞蹈,尽情地享受着舞蹈的快乐,她就是热心中老年人舞蹈的史静茹。
一
史静茹今年43岁,从2009年到现在,利用5年的时间,不计报酬、不图名利,以不懈的追求和执著,克服重重困难组建舞蹈队。通过1800多天的勤奋努力,舞蹈队由原来最初参加学舞的七八个人到后来的几十个人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三四百人。
打铁还得自身硬,史静茹深知这个道理。史静茹的丈夫张文生向我们介绍了史静茹创办中老年舞蹈队的艰辛之路:一开始学舞的时候,她每天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第二天再教给其他人。时间一长,她心领神会了其中的诀窍,竟然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编排出了好些多姿多彩的广场舞。有时练到半夜,还要拉着丈夫陪练,既让丈夫做她的观众,又让丈夫当她的评委指导。因为舞蹈队人多,年龄层次杂,所以教起舞来不仅慢,而且很费劲。史静茹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教,耐心地给学员做示范和讲解,为让大家尽快掌握每一节舞蹈的规范动作,她还把舞蹈拍成视频放在网上供大家参考学习。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大家终于学会了一套套形式多样的适合中老年人跳的舞蹈,用爱心组建起了一支气势恢宏、阵容强大、人数众多的民间舞蹈队。
说起她为什么要苦心经营中老年舞蹈队?她淡定地说:“我自小摔伤,患有脑震荡,就是想通过教舞给更多的中老年人带来健康,带来幸福。只是想做点有利于大家健康的公益事业,把中老年人文体活动搞活、搞大、搞强。利用广场这块平台,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大家每天都能舞出一个好心情,舞出每个人的快乐,展示出每个人的风采,使年轻人越舞越健美,老年人越舞越健康。”
二
由于当天还有教舞的任务,所以史静茹的语速很快:“今天能取得成功,其中有我丈夫的一份功劳,因为我有一个能理解我、支持我的丈夫,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史静茹的丈夫张文生也是一名舞蹈爱好者,为了支持妻子的工作,半夜被拉起来做陪练员的时候,丈夫没有一句怨言。丈夫不仅仅是一个陪练员,还是一名搬运工,因为丈夫每天一早一晚都帮她用三轮车往广场拉音箱,寒来暑往,乐此不疲。
为了方便学舞蹈的学员,她买了三四个暖水瓶供大家喝水,还置备了十几个小板凳供大家临时休息。她说,这些都是小钱,买那台价值不菲音箱的时候,她手头紧了好些日子,连菜都舍不得买,净趁天黑的时候去收菜贩的底摊。遇到下雨,她宁可自己淋着,也不让音箱淋雨。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让每位舞蹈学员跳得放心,她还把所有学员的背包全集中起来看管,让学员们甩开膀子跳个“欢势”。
2012年,她丈夫外出有事,史静茹自己搬运沉重的音箱时扭伤了脚,她一瘸一拐地忍着伤痛,每天照出不误,不愿耽误教舞。好多老年人都被她这种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不辞辛劳地每天到她家帮她往广场推音箱,晚上再帮她收回音箱。她以诚信和热忱与舞蹈学员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和深厚的感情。
三
史静茹把广场中老年舞蹈队当成了自己的家,许多舞蹈学员也把她当成了家人。
在优美旋律下,许多中老年人经过锻炼,把自己很多有病的身体调整到了最好状态,大家非常高兴,每天到广场都是笑容满面,她们把广场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另外,还有每晚坚持教半个小时的健身操,让很多不会跳舞的人掌握舞蹈知识,恢复了健康。还有许多老年人通过跳舞调整好了心态和机体,消除了以往的消化不良、失眠症状和高血压等疾病。现场正在练舞的一位73岁的李先生高兴地说:“通过这几年的跳舞锻炼,恢复了记忆,避免了老年痴呆症,胳膊、腿变得灵活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如今,史静茹创办的广场舞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她5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舞岗位上,摸索出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广场舞蹈,编排出一支支的优美舞蹈,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史静茹在日记本上表露心迹的那句话——只要大家健康,我就高兴。
通讯员 申明计 文/图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