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两袖清风,三尺平车,四季晴雨,五颜六色垃圾,乱七八糟东西,九九归一,统统清理。”这是流传在环卫工人之间的一首小诗,也是他们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写照。近日,笔者走近霍州市环卫公司垃圾清运工胡小旦,了解到他无怨无悔为城市美容19载的感人事迹。
每天凌晨1点工作由此开始
每天凌晨1点,当大多数市民还在睡梦中时,霍州市环卫公司清运工胡小旦已带上他的“伙伴”:一把扫帚、一把铁锨和一辆最原始的人力平车开始了他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不善言谈的胡师傅告诉我们,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市东大街、南街和南通路的保洁,就是把市民堆放、抛洒、散落在垃圾桶外和路边的垃圾运到垃圾站,为了避开市民出行的高峰,给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垃圾清运工必须赶在天亮之前完成任务。
胡小旦负责的工段居民多、商店多,车流量大、人流量大,垃圾量相对就较多,一般小的垃圾点三五分钟能清理完,比较大的点需要半个小时,尤其是冬天,人口密集区的南通路,锅炉多,炉灰量暴增,往往一个垃圾点就要走两三趟,一晚上清运30多车,都是一锨一锨装进车里。垂臂、抬臂、挥臂每晚最少重复几百次这样枯燥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刨、装、运、卸,一车又一车将装满平车的“货物”运送到垃圾站,一直忙碌到早上6点左右。从事这项工作19年来,每天凌晨1点准时开工,雷打不动,胡小旦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讲已经成了周而复始的轨迹。
多年的环卫工作,让胡小旦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在大街上,只要看到垃圾,都会主动上前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
越是刮风下雨越要坚守岗位
“跟垃圾打交道,习惯吗?“刚开始肯定不习惯。”胡师傅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1996年12月应聘到环卫队的,刚工作那会儿,一看到垃圾就恶心想吐,尤其是夏天,蚊蝇乱飞,垃圾腐烂的酸臭味直冲鼻内,令人窒息,每次干活都要恶心半天,早上回到家,一口饭都咽不下。”“但是后来慢慢就好了。”胡师傅接着说,“我一直在跟自己说,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只要城市干净,脏点累点没有啥。”
说环卫工苦,那真叫苦。“进入冬天,垃圾堆冻成了‘冰疙瘩’,只能用铁锨跄地面,把冰渣子全部清除掉,才能装车,尤其是下雪天,劳动量更大,一趟活下来,棉衣都是湿的,风一吹,冰凉刺骨,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呀!”胡小旦深有感触。
每年大年三十,是胡小旦最忙的一天。这一天,垃圾最多,他得提前出门,一直要干到正月初一早上8点多才能干完。胡小旦幽默地说:“吃饺子,看春晚,每年咱都不敢想。家人等,孩子盼,初一回家还是8点半!”
对待突击性任务,胡师傅总是随叫随到。记得2012年的一场大雪,路面积雪成冰,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环卫公司召集全处职工清扫路面,确保道路畅通。干了一晚上活的胡师傅在接到电话后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赶到现场与大家一起铲雪、扫雪。这种事,胡师傅做过的又岂止这一件两件。
“晚上干活,还得多操一条心,时不时得躲着防着突然而来的飞车。曾有几个工友被撞伤,有的连肇事者都不知道是谁。我也曾遇过几次险情,幸亏躲得快,要不真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说起这些,胡小旦还心有余悸。
19年,6935个日夜,无论酷暑严寒,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岗位,在那几公里长的街路上,总有他挥着扫帚,推着平车,辛勤劳作的身影。“越是刮风下雨,越要守在工区。要不风一刮,雨一冲,满街都是垃圾,那怎么行?”说这些话的时候,胡小旦流露出强烈的责任感。
女儿出嫁他竟然没有请假
女儿出嫁的那几天,做父亲的他竟然没有请假,半夜里还去扫街。这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2008年9月,胡小旦的小女儿要出嫁了,可是作为父亲的他为了不耽误工作,没有请一天假,仍然坚守在垃圾清运的第一线。“工友们都很累,让别人替班有些不忍。反正我的工作时间在后半夜,不会耽误多少事,所以就没向公司请假,受苦受惯了,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胡师傅淡然笑着说。办婚事不是小事,白天要迎来送往,操办大小事宜,前半夜没时间睡,后半夜又要去扫街,连续3天不合眼,胡师傅真的不累?没有人相信!
由于垃圾清运工作的特殊性,在胡师傅的字典里没有“休假”这两个字。一年365日,他每年出工的日子都在360日以上。
提起家庭,已进入不惑之年的胡师傅满是愧疚。
他的妻子原来也是一名环卫工人,由于长期超负荷劳动,患上了腰间盘突出,只好放弃了工作,回家养病。夫妻俩刚参加工作时,俩人每月工资加起来只有500多元,一年到头,很难有多少积蓄。孩子们上学都成问题,生活十分清贫。儿子结婚后,借了些钱,盖了两间新房,搬出去住了。他夫妻二人,至今仍住在总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两间老房子里。
妻子喜欢项链,结婚那会家里穷买不起,于是,给妻子买件像样的首饰成了胡师傅一直以来的心愿,如今,30多个年头过去了,这个小小的心愿依旧没能实现。每每望着鬓角泛白、皱纹骤增的妻子,胡师傅心里总是酸酸的。“这些年,她跟着我受苦了,为了这个家,省吃俭用,衣服穿得花色褪没了都舍不得扔。”胡师傅抿抿嘴,笑了笑,继续说,“好在今年政府为我们环卫工人每月加了200元工资,日子要比以前好些了。”说起这些,胡小旦的眼里,有些泪光。
转瞬间,已是下午,采访已近尾声,我们握手与胡师傅告别,那是一双布满老茧、粗糙却有力的手。
通讯员 朱文平 拜建霞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