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汾经济今后发展的产业定位——“双基地建设”
根据区域经济学原理,扎实推进临汾经济科学发展,首先应当确定未来一个时期临汾经济发展的产业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国家区域功能优化规划,省委省政府把山西经济今后发展的产业方向确定为“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这一定位符合我省实际情况,为全省各市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市市情与全省大致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布局,我市应当重点发展什么产业?或者说,在全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中,怎样安排我市经济的战略布局?我认为重点应当是“双基地建设”,即“建设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理由和依据如下:
﹙一﹚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布局理论,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诸生产要素中,能源原材料运输成本系数最大,企业布局应尽力向能源原材料产地靠近。我市煤铁资源丰富,电力、煤炭、焦炭、生铁、煤焦油、煤气等产品成本低、供应充分,发展现代铸造工业和现代煤化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产业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拥有铸造企业171家,年生产铸件近40万吨,其中精密铸件3万吨;焦化企业293家,年生产焦油10万吨、煤气1万亿立方米,硫氨20万吨、粗苯10万吨、纯苯3万吨。其中山焦、海姿、汤荣、华翔等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多年的发展更是培养 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成为现代铸造工业和现代煤化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三﹚区位优势。从全国看,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不是我们临汾市。铸造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以北京市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煤化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以南京市为中心的苏南地区。但这些地区的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都远离原料产地和能源产地,生产经营成本远远高于我们临汾市。与这些地区相比,我市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规模还不大、水平还不高,但我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如上讲,我市电力、煤炭、焦炭、生铁、煤焦油、煤气等产品成本低、供应充分,是明显的“洼地”,是发展现代铸造工业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的理想区域。只要我们加强引导和管理创新,“洼地效应”就能得到充分显现,吸引其它地区的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向我市转移,从而使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基地。
二、以“双基地建设”为核心构建临汾的产业组织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煤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焦化、钢铁、铸造和电力工业,这些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另外旅游、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成长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建设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必须重新构建我市产业组织体系。
——重点发展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国内外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地区经济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拥有这样的产业,该产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它地区很难取代。分析国内外形势,仔细评价我市现有各产业,能够担此重任的只有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这样规划既能与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目标相一致,又能使我市在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打牢我市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煤炭产业是我市产业的“排头兵”,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体系中都有一定影响。但煤炭资源属非再生性矿产资源,挖一点少一点。经过长期开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超强度开采,我市的焦煤资源已经不多,已无法满足我市生产发展需要。我市要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就不应该再卖原煤,而应该发展煤化工,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今后经济发展中,应该把煤炭工业变成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发展的配套产业。
——钢铁工业是我市第二大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仅次于煤炭工业,多年来在全国生铁供应市场上也有一定影响,但很难成为国家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为:①我市铁矿石开采已经基本枯竭,全市钢铁工业生产所需要的铁矿石绝大多数要从外地购买,其中很大一部分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资源优势已经消失。②我市钢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国性资产重组中,再很难形成区域集群优势。在今后经济发展中,钢铁工业应定位为铸造工业的配套产业。
——电力工业是我市又一重要产业,且我市电煤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还很大,但是按照国家发展规划,我市不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很难获得大规模发展。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电力工业应当定位为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我市产业组织体系中的基础产业。
——旅游、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近年发展较快,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加,但是,认真分析我市实际情况,短期内它们很难取代煤焦铁铸电等传统产业而成长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不可能取代其它地区使我市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目的地、农产品生产基地或物流中心。在今后经济发展中,旅游、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只能是区域性优势产业。要让我市进入国家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还必须大力发展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
三、推进“双基地建设”实现临汾经济科学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需要动员巨大社会力量,其中包括对现有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应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组织各方面力量,对我市实际情况和我市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编制我市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确定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与其它产业的关系,明确发展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详细制定“建设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所需要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组织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发展,确保“建设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光靠我们临汾市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必须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从国内外市场引进现代铸造工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各类人才。
﹙三﹚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国家现代铸造工业和现代煤化工业基地,必须打造好三个层次的环境:①产业环境,优化煤炭、炼焦、钢铁和电力工业,努力发展模具、型沙、精加工、科技服务等新型产业,为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打造良好的配套产业环境。②完善基础设施,为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③体制环境。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为铸造工业和煤化工业发展打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使国内外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共谋发展,实现共赢。
(作者系市政协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屈波)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纪检监察工作
下一篇: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