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物态链

2009-08-15 09: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先来看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持。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循环,而且归根到底需要落实到资源的循环。为了落实这一循环,我们需要搞清楚是什么构成了循环的具体载体,需要搞清楚循环沿怎样的路线进行。为此,笔者以为,需要改进和完善经济学意义上传统的物态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经济活动中的物态及物态的转换,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这是循环经济理论支持的一个基本问题。并认为,这一物态链从大的方面看,它似应由五种物态构成,即自然物、产品、商品、用品和回收物。这五种物在经济流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位置,并因经济活动的作用而呈现不同的存在形态,甚至有物理化学的变化,从而有了不同的称谓,但从本质上是同一的,只是物的不同存在形态,是均可以而且需要再次以资源的面貌出现的。
让我们来看这条物态链及其价值形态的变化。自然物即资源。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从对自然资源效用的挖掘、利用、加工、组合、改造开始的。资源的效用体现着原始价值,资源的这种原始价值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这种原始价值随着人对它的不断认识和加工改造会不断增值。当人们在自然资源中注入劳动后,它就变成了凝结着劳动的产品,劳动就被物化了,这时,在它原有的原始价值上,就又加上了人的劳动价值。继之,当它成为商品后,这时它就具有了交换价值。再继之,当它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接受和使用后,它的使用价值也就呈现出来了。最后,当它的寿命终了时,它就变成了人们常说的废弃物。如果人们对于这些废弃物加以回收利用,则它也就具有了再生价值。一句话,这五种物的形态,对应着不同的价值形态。对于这五种物态,人们并不陌生,但用品的地位在经济学中并不明确。什么叫用品?马克思说:“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资本论》第一卷第95页。)这虽然说不上是定义,但我们不难由此体会出什么是用品来。
就循环经济的实现来说,重要的问题在于,一是要使产品、商品或用品有更长的寿命,这不只是对劳动的珍惜,也是对资源的珍惜。产品的寿命长短,是由其内在品质及能否顺利地转变为商品和用品决定的,当产品不能实现这种转变时,那么它就始终只是产品而不是别的什么,甚至连产品也算不上;同样,商品的寿命,是由其内在品质及能否顺利地转变为用品决定的,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变,那么它就始终只能是商品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所以,要尽最大的可能,促成这些转变。现在对于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已有足够的重视,而对产品和商品向用品的转变却重视不够,这由大量产品、商品的库存积压足以证实。二是对所谓的废弃物,应从资源的角度重新评价,若此,则它们并不废,也不当弃,重要的是实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或说实现它们向资源的回归,使之具有再生价值。废弃是人的行为,废弃物是在人对资源的片面认识和未能加以充分再利用的情况下形成的。废弃物出现在物态链的各个环节,如生产中出现的废品、残次品、边角料、屑、末、渣、气、液等,如流通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售卖的过时、过期、变质、变性商品,如生产、生活中报废、废弃的一切东西等。既然废弃物是物是资源,所以,循环经济内在的规定性要求把这一些都加以回收利用,从而构成一条彼此相关的环形链,一条首尾相顾的物态转换回路。(作者:刘建武)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