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由事业来充实。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该把事业看作自己的生命。为了使生命之树常青,首先应该让事业之叶繁茂。
一、领导干部要为事业而生
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信仰。在倡导科学发展的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就是领导干部在新时期新阶段最崇高、最现实的信仰。有了这个信仰,就能时时刻刻处处从党和国家的利益着想,就不会做有损于党和国家形象的事情;有了这个信仰,就会日日夜夜事事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虑,就不会忘了自己的“公仆”身份,就不会把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倒置。
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灵魂。做官先做人,学会做人就打好了人生底色。领导干部是从普通人中提拔出来的佼佼者,更要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是关键所在。自己心无污垢,具有一颗爱心,才能情为民所系,才能真心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来说,领导干部用什么样的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用什么样的心来对待领导干部。如果在领导干部眼里,大部分人是“刁民”,那么在人民群众眼里,这样的干部就是“酷吏”、“污吏”;如果在领导干部眼里,大部分人是亲人,那么在人民群众眼里,这样的干部就是“自家人”、“娘家人”。
领导干部要有坚强的意志。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意志决定着具体行动,意志延续着一个人的耐力。在一些重大活动中或对一些重特大事故的处理,有时需要长时间连续作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持久的耐力、强健的体魄,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啃骨头”精神也是要以坚强的意志为依托的。
二、领导干部要为事业而活
领导干部要有干事的精神。事业是领导干部的生命,工作就是生命的支柱。既然担任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就要有干实事的精神,就要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干实事的领导干部才是真正的领导,才能让下属心服,才能让群众信服。某些追求“舒服”的所谓领导干部,整天碌碌无为混日子,吃喝嫖赌四处游荡,不仅毁了自己,也带不出好队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民群众要的是能够带领他们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型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思路。领导干部不仅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还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时刻想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何发展,领导干部的决策及具体指导举足轻重。在现实中,往往是主要领导工作思路正确,具体指导可行,就可能带动一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主要领导工作思路模糊,具体措施欠佳,就可能导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领导干部要有踏实的作风。作风的内涵非常丰富,这里只说说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踏实,其所辖范围内的整体效率就高;否则,就可能出现上班时间嫌长、劳动强度嫌大、所发工资嫌少的现象。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本不需多提,然绝大多数的腐败分子都或多或少地与其生活作风有关。看来,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早就该纳入干部考核的范围了。因为,在作风上出事的虽是个别官员,却败坏了党政干部的整体形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领导干部要为事业而荣
领导干部要有荣誉感。领导干部所具备的荣誉感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干事业、干好事业为荣,而不是自以为领导而凌驾于他人之上为荣。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坚持好的东西,同时抵制腐朽的东西,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面对并要正确对待的问题。
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感。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决定着事业心,是生命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责任感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有强烈责任感的领导干部,总是国家、人民的利益至上,凡事三思而后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的立项总会通盘考虑,不仅看到当前的利益,也考虑到今后的发展。
领导干部要有成就感。领导干部的成就感不是做了多大的官,为家人积了多少财,而应是有没有在岗位上、在职责范围内为人民做一些“可圈可点”的实事。常言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应为自己曾为社会作点贡献而自豪;如果往事不堪回首,又无事业可陈,则有辱于曾经的“官位”,生命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人是要为理想信念而奋斗,没有生命支柱的人是难以直立行走的。领导干部只有把事业看作生命,才能自觉自愿地把为祖国为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作为终生的追求。领导干部一定不要愧对人民,因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民给予的。(唐大山 西藏日报汉编部理论评论室)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 提高选人用人质量
下一篇: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