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各种农村基层组织繁多、人员复杂,且所有组织的组长都是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起不到应有的制衡作用,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党员干部违纪案件逐年上升。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浮山率先在全县185个行政村选举成立了村务监督组,建立了《村务监督制度》和《村务管理制度》两个制度,特别规定村“两委”成员、村报账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近亲属的村民代表不得担任监督组成员。同时,县委、县政府为村务监督组配备了办公场所、牌子、公章,县财政每年列入财政预算33万余元作为监督组成员补助。
村务监督组建立后,使群众的监督权由虚变实,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管理民主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上访事件大幅减少,大量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状态。槐埝乡陕曲村、槐埝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分别要修排水沟、天池和柏油路,工程投标额均为12万元,通过一事一议,监督组全程监督实施后,分别节省资金1.8万余元和2.5万余元;二是监督领域变宽,村干部的权力受到制衡。槐埝乡陕曲村建沼气池时,部分村民对使用沼气的不了解,有抵触情绪,村务监督组了解情况后,把使用沼气的好处和上级部门的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并先建起了50个示范沼气池,让大家从中看到了沼气池确实实用,且节能环保,从而迅速推动了全乡沼气建设工作;三是村级工作变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寨圪塔乡西坪村是老上访村,问题主要集中在村级财务混乱上,配齐村务监督组后,监督组成员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对村“两委”班子会议确定的事,尤其是财务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目前该村已理顺了财务,开创了村民齐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民主意识变强,村民民主诉求渠道得到拓展。东张乡蛟头河村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组长期以来有大事互相沟通、共同协商,对群众的各项诉求积极做出处理。现在该村的经济得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干群关系非常和谐。
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当前农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引发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该县以“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针对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深化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浮山县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暂行办法》、《浮山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浮山县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公示制度》、《浮山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定期核查制度》、《浮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五项制度。同时,在九个乡镇挂牌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领导组和代理服务中心,保证了工作机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工作纪 律“五落实”。
推行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既可以堵塞农村“三资”管理漏洞,起到“节流”作用,又可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的实现形式,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增值潜力,发挥“开源”作用,是实现村民自治、提高办事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截至目前,该县共代理村级集体资金8236761.61元;村级集体资产9236件,价值41822417元;村级集体资源1278宗,土地273524余亩,真正做到了村财乡监、资产入账、资源造册,有效地防止了权钱交易、贪污挪用,加强了该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报通讯员 李青彦)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蒲城镇党政领导走访慰问干部群众并征求意见
下一篇: 我市网吧管理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