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施的国际背景与人本核心

2010-01-28 09:0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编者按
去年年底,教育部在上海华中师大举办“全国新课改校长专题培训班”,由各省市选派优秀校长参加,临汾三中校长张杨管被省教育厅选中,参加了这次培训。归来后,张校长把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思考,结合临汾教育实际,撰写成文,本报刊登此文,以期对全市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和帮助。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为期2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结束了,这次培训采取了专家学者报告、校长现身讲座、名校参观考察、小组交流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我感触很深、收获颇丰,同时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对现代中国教育特别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深刻国际背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006年,《经济学人》一篇文章说,20世纪打了两次炮火连天的世界大战,21世纪打的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争夺全球顶尖人才的文明大战,这场战争将主导很多国家的前途。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北京35中视察时说: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芬兰前总理阿赫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能够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取胜,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重视教育。创造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向全美国人呼吁:州长们要制定不只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的能力,而是能考核他们是否掌握了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业及创新能力等面向21世纪的技能标准。美国的未来取决于教师。现在我呼吁新一代美国人挺身而出,到教室为国效力。如果你想把你的才智和精神发挥到极致,如果你想留下一份永恒的遗产而出人投地的话,那么加入教师队伍吧,美国需要你!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颇有同感:青少年应该在中小学阶段激发和展示个人的潜能,为进入高科技和高竞争的社会做准备。教学内容更应适应这一要求。中小学学校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有较大的转变,学校里的学习应该是愉快、有趣、令人向往的,学校不仅仅是每个人必须去接受教育的地方,而且应该成为每个人自发学习、自发从事创造性活动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
可见,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水平的竞争。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能尽快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谁就赢得了世界和未来。
在此,我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本次学习体会
1.专家们的教育理念先进,他们站得更高,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对中国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把握更全面、看得更深邃、理解更深刻、把脉更准确。他们认为,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这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支点”,是高效率出好人才的前提。
2.一些名校长和名校积极践行先进教育理念,树立了学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宽松环境,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思想。既要为每位学生打下共同的基础,更要为不同学生打下不同的基础。他们大胆探索新课改路子,破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对新课程的实施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
3.提高了我们对新课改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新课改是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未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才战略决策,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困难,实实在在落实好新课改,落实好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当今社会需要个性发展好、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热爱学习的兴趣;要强调学生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而新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课程,更是一种观念,就是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过于追求高考升学率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有悖教育本质的现状。
4.教师要学会关注、学会赏识,重新认识学生的成功,树立新的人才观。我们认为的成功,不是依托在多数学生失败与被淘汰的前提下的成功。基础教育的成功,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得到发展的成功。要取得这种成功,教师必须学会关注与赏识。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关注学生的思维火花,赏识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的探究精神、赏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
5.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师生相伴而行的教育人生。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构筑师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一种人生进取激情的迸发,实现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时空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可能影响着人的一生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重点突破、实施的三项内容
一是认真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课堂教学。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用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突破了学科本位,在整体上规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关注“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国家课程标准”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依据。但是,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却发现,这一意图至今并未很好地得到实现。尽管在教师的日常话语中,“课程标准”已经代替了“教学大纲”,但课程标准似乎没有给教学实践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新课程到底倡导什么样的“新”教学?老师应该根据什么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是根据上级或专家规定的“好课”的标准上课,还是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与目标来开展教学?——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即“教教材”),还是基于课程标准自主处理教材(即“用教材教”)?——是模仿别人的“优质课”,还是基于课程标准创造自己的优质课?这些问题依然还是问题。更进一步的,关于作为学生应知和能做的“期望列表”——课程标准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讨论,就更是鲜见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像有些教师认为的“课程标准涉及到的内容我就教,课程标准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我就不教”。确切地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课程决定,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分科分解,制定完整的课程纲要,将三维目标细化成模块、专题、课时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一光荣梦想。
二是推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促进有效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案导学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文化“以文化人”的凝聚力。学校文化作为课程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深层决定因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学校文化的这块“土壤”的支持。在对一些名校的考察中,我深深感受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将学校文化建设融入学校各项工作管理过程之中,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地发展。
学校精神的凝练与培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是学校的“精、气、神”。
三、具体措施
二是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对新课改的认识水平,促进校本教研,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学习和教研风气,我们出台了《教师考核细则》、《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临汾三中关于鼓励任课教师、备课组长购买专业书籍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营造人文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长足发展。
三是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经费保障。学校拨出专款,为新课改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用以教师培训、参观考察、场馆建设、仪器设备添置、成果奖励等。学校为全体专任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改善了现有办公条件,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持。
四是因校制宜,将新课程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1、走出去借鉴名校经验,提高新课程管理水平。
2、邀请课程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推进“基于课标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3、组织申报省、市新课程科研课题工作。
4、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落实校本课程、通用技术等新课程,探索具有本校教学特色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6、精心设计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
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涵盖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大变革,是我们义不容辞、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我们会深入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课改精神,借鉴先行课改省份及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探索总结课改经验,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步伐,完成好代表着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新课程改革。(临汾三中校长 张杨管)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